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范文

    路瞡

    【摘 要】大学英语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一直不被重视。换言之,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也一直困扰着任课教师。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将互联网+的概念引进教学,提出相应改革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互联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45-02

    中国早已进入4G时代,我们深受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互联网+”的概念已经为人所知。但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将互联网和教学联系的不紧密,甚至走进一些误区。将“互联网+”的概念引进公共基础课教学中,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改革的方法,必将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

    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差异化明显,普遍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加上高中的应试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大学英语课上出现吃力的状态。英语的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更是天壤之别,极个别学生能用英语完整的表达意思,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属于哑巴英语。归其原因,绝大多数学生是应试教育和填鸭式学习的产物,缺乏口语训练,导致在大学课堂上参与互动的情况较少。

    再有,师资和课时严重不足。老师在大班或者合班上课,课堂活动的涉及面也很有限,这就导致本身听不懂又不爱听英语的学生开小差,九十分钟的课下来一无所获。再者,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每周四课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在讨论问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省去讨论环节,单纯完成课时任务。再优秀的老师在有限的课时内,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对策

    1.互联网+的概念引进教学,创建英语微平台。

    互联网的时代早已深入人心,特别是这些九五后的学生更加活跃在互联网上。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学生能够快速便捷的获得所需要的知识。这就给大学英语课的老师提供了一个思路,将互联网元素融合到英语教学中,重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大学英语。

    随着互联网+的概念引进,以笔者任职的高职院校为例。学生水平参差不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授课的节奏,课下又找不到老师,创建微平台就等于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微平台由四个部分组成:我的英语;你问我答;师生签到;我的计划。老师在该平台上发布上课的重点难点和课件以便学生及时查缺补漏。学生还可以向老师提问,寻求答案等。这样的微平台给师生一个交流互动的场所,因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师生没有过多时间交流学习经验或者方法。所以微平台弥补了这些缺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更有效的学习平台。

    此外,我院的大学英语课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作业,用E-mail给老师写信,用英语发微博,在微信群里打卡来操练英语口语等。这些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将互联网元素运用到教学中,培训专任教师全面学习互联网相关知识,提高微平台的创建和运用能力以及微课制作能力。微课精简凝练,知识点突出,呈现形式多样,是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突破口。另外,微课的制作主要依靠教师,利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进行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笔者任职的学校还大力推崇微课的使用。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将主要内容制作成微课,虽然前期会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一旦形成微课系统,学生就可以及时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

    再有,翻转课堂现在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很多老师将翻转课堂引进教学。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更需要翻转课堂,因为老师可以把预习的内容上传到微平台,学生提前学习下节课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并带着思考的问题进入课堂。老师变成一个指导者的身份,跟学生加强交流,讨论問题,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师生、生生的良好学习关系。

    最后,搭建新老教师交流的平台,即新老教师结对子。老教师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传递给新教师。新教师结合实际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笔者任职的学校定期请来已退休的优秀教师,现场指导教学。他们见证了学院的成长,更了解学院的需求,摸索出一套符合学院的教学方法。此外,我院定期选派教师对外交流,积累经验,形成汇报,回校分享给同仁。老师与老师之间也会在教研会上交流教学的疑难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些方法不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能提高教学效率,效果显著。

    3.加强其他形式的学习,改进考核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时紧张而有限,很多课内任务完不成,因此需要延伸到课外。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学生在课上都不认真学习,如何要求他们课下学习呢?带着问题,我院开辟了一条课下学习的新道路:改革学习方式和考核方法。

    英语组的教师建立了英语话剧社,英语“学舌”,英语报社等社团,以及每学期都会开展各种英语大赛:口语,写作,词汇,演讲等。这些社团以及英语比赛和学生的成绩紧密相联。参加英语社团的同学,经过考核,成绩优秀者直接在期末总评上加上不同的分值。同理,在各项大赛上取得前三名也会加上不同的分数。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一举两得。英语专业出身的人都听过克拉申这个名字。他提出语言输入假说(i+1)理论。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时,才能习得语言。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就是克拉申提出的“i+1”输入模式。“i”为学习者现在的语言水平,1代表按自然顺序一词应该学会的语言形式,那么教学中应提供的输入为“i+1”。换言之,学习者接触的语言应该略高于他现有的语言水平。(2)学生只有接触大量的英语语言,才能更好的掌握它。在活动中他们操练真知,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三、总结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现状,任课教师需要用互联网来武装自己,成为使用互联网的达人,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教学手段中,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顺应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的改革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秦诗雨.从微课看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改革[J].才智,2015(14):48-49.

    [2]温江霖.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1):77-79.

    作者简介:路璟(1987-)女,汉族,天津市人,教育硕士,现为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教育。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5: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