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
范文 | 马燕龙 李兴忠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打造高效课堂势在必行。要打造高效课堂,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课前准备要充分;师生关系要和谐;学生独立思考练习的时间要充分;课后反思要及时;教师素养要提升;多媒体手段要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 打造 教师素养 师生关系 课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192-02 高效课堂就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不打无准备之仗”。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據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二、师生关系要和谐 融洽地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愉悦心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打开教与学良好局面的关键。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传授的课程感兴趣。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就要注意塑造自身的形象。广博的知识、优雅的谈吐和高尚的人格是教师形象的魅力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用自己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使学生心悦诚服,产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思维方法上影响学生,而且以自己的整个人格的力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尊重、信任学生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可能扮演“主角”,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坦诚相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乐其道,才能提高学习兴趣,积极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三、学生独立思考练习的时间要充分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此外,比如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那么汉字书写就会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因此,教师总是在每堂课中尽可能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练习,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明显提高。 四、课后反思要及时 要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首先,反思教学中的“得”,特别是“亮点”。日久天长,经验积少成多,便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次,反思教学中的“失”,特别是“败笔”。把教学中不够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够灵活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的教学策略、缺乏深入思考的情境创设、沉闷的教学气氛、不恰当的教学评价、处理突发事件的失误等,总结记录下来 , 并及时查找这些失败的原因,进而总结经验和教训。不仅为了避免再犯,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认识,积累教学的实际经验和反例。第三,反思学生存在的问题。记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作业中、考试中学生错误较多的地方,由此进行判断和分析,寻找学生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对其做出深刻的反思和剖析,提出改进的方法措施,这也是进一步开展教学的重要参考。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五、教师素养要提升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实现高效课堂,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所以,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努力转变角色,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六、多媒体手段要运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感化学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简化教学过程、突出重难点,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现出来,用绚丽的色彩,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通信作者:李兴忠) 参考文献: [1]王浩.利用生成性资源,打造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8,No.36214:93-94. [2]杜贇.追求课堂本真 打造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7,v.309:169. [3]赵贤.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6,No.56924:47. [4]张泓.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教师教育论坛,2016,v.29;No.26706:9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