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分析
范文

    张贵春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我院治疗期间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且发生了不良反应的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程度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剂型和药品种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类型占比最多的前三为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不良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者87.11%、中度者10.94%、重度者1.95%;引起不良反应的剂型占比最多的前三为粉针剂、注射剂、片剂;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占比最多的前三为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较多,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粉针剂、注射剂、片剂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加强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用药安全。

    【关键词】: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药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抗生素,但青霉素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一些不良反应,故本文为研究分析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学特征,现选取2019年1-12月于我院治疗期间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且发生了不良反应的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于我院治疗期间使用过青霉素类药物且发生了不良反应的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药物使用指征、无药物过敏史,排除了具有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障碍者、合并使用其他类药物者、临床资料不全者。其中包括男性134例、女性122例;年龄11-80岁,平均年龄(44.28±10.05)岁。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程度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剂型和药品种类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类型

    本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类型包括: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不良反应118例(46.09%),全身性不良反应49例(19.1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41例(16.02%),心血管系統不良反应13例(5.08%),神经系统不良反应8例(3.13%),呼吸系统不良反应5例(1.95%),循环系统不良反应3例(1.17%)泌尿系统不良反应2例(0.78%),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例(0.39%)其他16例(6.25%),其中占比最多的前三为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不良反应、全身性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2.2 不良反应程度

    本组患者中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者223例(87.11%)、中度者28例(10.94%)、重度者5例(1.95%)。

    2.3 引起不良反应的剂型

    本组患者中引起不良反应的剂型包括:粉针剂90例(35.16%),注射剂61例(23.83%),片剂53例(20.70%),胶囊剂26例(10.16%),溶液剂7例(2.73%),颗粒剂4例(1.56%),其他15例(5.86%),其中占比最多的前三为粉针剂、注射剂、片剂。

    2.4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

    本组患者中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有:苯唑西林82例(32.03%),阿莫西林80例(31.2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例(12.89%),青霉素钾18例(7.03%),青霉素钠17例(6.64%),氨苄西林13例(5.08%),其他13例(5.08%),其中,占比最多的前三为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3 讨论

    青霉素类药物虽然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风险,这主要与不纯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有关[1]。由青霉素类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到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且不同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皮肤及其附属器官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斑疹、水肿、剥脱性皮炎等[2];全身性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乏力、发热、盗汗、寒战、畏寒、过敏性休克等[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呃逆、纳差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慌、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失常、低血压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晕眩、抽搐、失眠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憋气、哮喘、呼吸困难等;循环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苍白等;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失禁、血尿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紫癜、白细胞或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等[4]。虽然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但大部分都是轻度不良反应,经及时的对症治疗后即可痊愈。

    分析剂型来看,各种剂型的青霉素均可引起不良反应,如粉针剂、注射剂、片剂、胶囊剂、溶液剂、颗粒剂等,但其中由粉针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比将近一半,所以临床应重点监控粉针剂的使用[5]。另外,引起不良反应的青霉素药品种类也较多,临床还应重点关注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品使用情况。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青霉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较多,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粉针剂、注射剂、片剂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苯唑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应加强青霉素类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秦冬秀.青霉素类药物临床用药观察及药学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3):92+94.

    樊华.青霉素类药物引发的泌尿系统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4):226-228.

    梁丽娜,张晓千,李省.青霉素与氯霉素、四环素类药物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研究[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02):105-106.

    吴建国.青霉素类药物致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0):157-158.

    郭燕鹏.青霉素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特点与规律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6):3535-353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