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医学人文精神与医患关系 |
范文 | 袁转兴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医患纠纷和“暴力伤医”事件频发。这不仅仅造成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同时与习近平主席提倡的“健康中国”理念相违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加大医患矛盾的因素很多,其中,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要实现“健康中国”策略,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建诚信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而医学模式转变与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加大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精神课程的建设也是必需的。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患关系;医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R197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0255-02 1. 医患关系与医学人文 1.1现代中国背景下的医患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取得惊人进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与新型药物不断研发,让许多“绝症”获得缓解甚至治愈,我国的医疗技术也逐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人民群众获益良多,据人民网报道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居民健康指标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6.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18.3/10万。但是我国“暴力伤医”事件频发,医患关系日益紧张[1]。 1.2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因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政府因素、医院因素、患者因素和社会媒体因素, 其中政府在公立医院的投入不足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之一, 患者期望的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是主要原因, 社会媒体对一些医疗事故的夸大, 使医院形象大打折扣, 也是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一个因素。但是医院作为医疗的主体在其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 直接或间接的因人文精神缺乏或不足导致非技术性因素, 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文化因素(软因素) [2-3]。 2. 医学人文精神与医患关系 健康中国,是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医学人文精神的“以病人为中心”也恰恰符合我国“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宗旨。 3. 我国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现状 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据有关调查研究成果显示,在频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其他80%均源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而在80%的医患纠纷中,70%是由于沟通不够引起的。《爱丁堡宣言》指出医生应该是一个专心的聆听者,仔细的观察,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治疗某些疾病。医患沟通是医学仁术爱心的本质要求。医学仁术爱心的缺失往往就体现在医学人文精神的缺乏上。 4. 医学人文精神建设与医患沟通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缺失现象严重,医学与人文的分裂使得人文关怀被边缘化,导致医学技术化和医患关系物化,医学生在思想、意志、德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人文素质有待提高。。 4.1和谐医患关系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体现 医患关系不仅仅是医疗技术的关系,更主要的集中在非技术关系上,即反映在医生如何对待病人的社会、心理方面的问题上。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说: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因此,在医院工作中,强调医患关系的服务态度和伦理道德方面,是非常正确的。规范医疗行为是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患矛盾的关键。 4.2重建诚信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 在一些医患纠纷中,有些道德素质低下、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治疗过程的风险因素和人们对患者的同情故意寻隙要挟,欺诈医生,打骂医务人员,借机索取钱物,严重扰乱了医疗秩序,从而加重医患矛盾。医患矛盾是双方的,双方都应该承当责任和风险,履行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重建医院的诚信,重树医务人员白衣天使高尚的形象是当务之急。加强医学伦理和法律观念教育,加大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是迫切需要的,这不仅仅针对医务人员,同时社会上也应得到普及。 4.3医学模式转变与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 就目前而言,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也主要是为“看病治病”的角度制定执行。在医院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大多数是在生物医学模式下接受教育的。因此转变医学模式,是医学教育工作的重任所在——任重而道远。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改革不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修订医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及提高临床医生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能力,是当前医院内部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4.4加快我國医学高等教育中医学人文精神教育 在现下的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构建中,医学院校应从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来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注重对其整体设计,实现医疗人性化的终极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既具备较高的医学科学素质,又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把人文教育“嵌入”到医学教育体系建构医学人文教育的“制度共识”; 把人文知识“融入”到医学课程体系构建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共识”; 把人文环境“纳入”到医学教学体系构建医学人文教育的“行为共识”。 4.5借鉴国外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模式 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革新观念,落实改革,努力塑造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现代医科大学人文精神。我国医学人文教育必须进行调整与变革:要充分重视医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德行等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医德教育的人文价值取向;改革长期以智育为中心的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医学课程结构,组建多级医学人文课程模块;敦促教师提高人文素质水平,注重提升人格力量,避免人文精神迷失;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倡导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黄自发,鲁翔.从医学人文精神角度审视不和谐的医患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07):666-667. [2] 王小玲.我国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212-213. [3] 令狐瑶谕,谭占海,甘代军.“健康中国”之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1):109-11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