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技师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范文

    姜琳丽

    【摘 要】本文对技师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技师学院如何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现代职业教育当中,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探寻全方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路径和方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师学院;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15-01

    人文素质也称“文化素养”,是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主要包括伦理道德修养、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文明礼仪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养成人文情怀,学习并积累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以及遵循人文精神。

    一、技师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符合技师学院定位,是丰富现代技工教育内涵的内在需求。技师学院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技师和高级技工为主要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与经济社会和生产实践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教育类型。改变技工教育片面追求就业的功利性倾向,培养出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健全人格的现代化高技能人才,是技师学院的重要任务和提升办学内涵的必然途径。

    开展人文教育符合职业教育规律,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加强人文情怀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教育由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到科学技术教育,再由科学技术教育发展到人文、科技教育并重,符合教育内在发展规律,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二、技师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分离,人文素质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长期以来技工教育专门化带来专业培养与人文教育的分离,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一方面技工院校学生“文化陶冶不足”,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不够,需要充实的人文精神支撑他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对技工院校学生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现状不满意,人文素质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2.师资力量薄弱,人文素质教育观念落后。

    技工教育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素养,重实用、轻基础的倾向,导致技师学院人文社科类教师数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许多教师尚未摆脱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人文素质课程教学仍停留在只传授专业知识阶段,忽视学生人格教育,造成人文教育的单一化。

    3.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体系不健全。

    技师学院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以传统的文化基础学科课程为主,缺乏顶层设计,缺乏全人教育理念。学科方向分散,科学规划、整合不够,缺少整体协调发展的课程群。人文素养类课程与专业课统筹协调发展不够,文化课的发展空间日益狭小。

    4.人文素质课程与第二课堂的延展效应不够,无法形成全面的网格化人文教育系统。

    技师学院人文素质教育多以课内教学为主,缺乏课外延伸拓展项目,不能使课堂教学成果作用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发展,难以形成持久稳定的校园文化,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尊道尚美的人文精神。片面的人文教育难以形成网格化的育人系统,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加强技师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

    1.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地位。

    技师学院以培养能够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从事物质生产和社会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将人文素养融入现代职业教育。首先,要秉承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教学理念,既注重传统人文学科的内在品质,又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其次,要坚持全人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第三,要提升技工院校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规格,推动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改革,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人文教育环境。

    2.拓展人文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构建伴随式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校级平台人文素质必修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内涵。针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特点,结合不同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人文素质课程内涵建设,科学规划课程的重点、定位和目标。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技能基础向文化素养转变,从各学科独立发展向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发展转变。从教材、教法、教学效果上进行课程提升。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思政、德育课程守正创新;升级语文、历史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拓宽外语课程视野,提升国际化水平,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创新教学模式,基础理科课程教学进入互联网时代,提升学生科学理性思维;“一体两翼”,构建文体与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打通专业壁垒,建立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创造性地进行人文素养类公共任选课课程体系建设,伴随式、全方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紧随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聚焦社会高技能人才需求,打造人文素养类的选修课程模块,建设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互为补充的课程群,满足不同專业、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打造文学艺术类、语言文化类、道德素养类、体育健康类、自然科学类校本课程选修课。逐渐形成紧随专业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完整完善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为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性文化教育支撑。

    3.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促进专业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人文教育是一种隐性的、理解式的教育,需要学习者的体验交流、人文想象和反思批判。这种理解力量和品质是与实践为主的技能教育相对而言的。因此,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首先要从“源”的意义上遵循本质需求,嵌入和渗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域当中。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立足岗位(工种),在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人文教育基因,把文学、情感、艺术、思想等人文因素贯穿职业教育过程,促进专业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导向,构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校园人文生态。

    人文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需要建设丰富多样的“潜在”外延性平台,开展实践活动,将人文教育课堂延伸至课外,实现全员育人。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寓人文教育于动态的、开放的、丰富的、体验性的文化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人文承载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人文气质和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樊浩.“人文素质”的教育形态及其知识生态[J].教育研究,2005(8):12.

    [2]龙永红,叶春云.高校人文教育的路径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6(1).

    [3]李现.高职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J].教学探索,2017(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