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探讨 |
范文 | 【摘要】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依据自身日常的乒乓球教学训练经验,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应用开展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增强运动员对于乒乓球旋转情况判断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乒乓球? 接发球技术? 教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6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226-02 现如今,接发球技术作为乒乓球比赛当中关键的得分技术,逐渐受到国内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格外关注。基于此,笔者对乒乓球接发球技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关于接发球技术在正式比赛当中的关键作用 在乒乓球的诸多技术当中,接发球技术是其中尤为重要的技术。因为乒乓球成绩是判断运动员乒乓球水平的关键标准,但是在当前的11分制乒乓球比赛过程中,一场乒乓球比赛最少会有6次机会借助相关的乒乓球接发球技术,因而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得分会占到11分的一半以上。因此,就一个接发球技术良好的运队员而言,在进行乒乓球比赛的时候既能够获得优异的得分,还能够借助高超的接发球技术将落后局面转变成主动局面。相比而言,一个不具备良好接发球技术的运动员,不但会将抢攻机会提供给对方运动员,同时会总是由于接发球失误而落后。因此,接发球技术在乒乓球比赛过程当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关于接发球技术的主要应用 接发球技术作为乒乓球诸多技术当中尤为关键的技术之一,主要是由于其在前三板的乒乓球比赛当中,对于成败具有尤为重要的影响。即使一个除了接发球技术其他技术均很好的运动员,很容易由于接发球技术的短板使得乒乓球比赛最终失败。因此,运动员自身乒乓球技术的综合水平对于接发球技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想要增强接发球水平必须提升运动员自身的综合技术。但是,在乒乓球比赛的时候想要提升接发球的主动性,应该对来球具有准确的判断,以增强乒乓球技术的综合优势。另外,还应该对对方运动员的发球性质进行准确判断,包括来球的落点、放向以及技术等,通常基于对方运动员的挥拍情况进行判断,这样更加容易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三、关于接发球技术的训练 在训练接发球技术的过程中,提升主动意识尤为重要,还应该对来球的旋转、速度以及落点进行准确的判断,倘若可以抢攻,便应该毫不迟疑,主要是应该将落点抢好,并在确保命中率的条件下尽量能够持续地进攻,以取得比赛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抢攻的乒乓球,应该借助搓长、摆短以及轻挑等重要技术。同时,在进行接发球技术训练的时候应该伴随着发球练习,按照实际比赛的规定开展,从而有效提升接发球技术在实际比赛中的作用。此外,在进行接发球技术训练的时候应该确保训练内容的全面性,使乒乓球运动员积极地掌握各种接发球的技巧以及应对策略。 四、增强运动员对于乒乓球的判断水平 乒乓球的发球方式涉及多种,如反手发球与正手发球。基于落点方式上包括短球与长球;基于发球轨迹上包括直线发球与斜线发球;基于旋转方向上包括侧旋发球、上旋发球以及下旋发球。回球与发球通常间隔较短,因此,接发球运动员不仅应该正确迅速地判断来球的方向以及落点等情况,还应该对来球的旋转情况进行正确判断,因此,增强运动员的判断水平十分关键,然而想要增强判断水平并不是一件短期就有效果的事情,因此只有在實际的训练与比赛当中日益积累经验。具体分为如下几种基本方式: (一)准确判断对方运动员的发球落点 可以借助对对方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手臂的摆动情况以及击球力量的大小以对发球的落点情况进行判断,倘若对方运动员在发球的过程中击球的力度不大且手臂动作较小,那么便可以判断兵乓球的落点较近且球速不快;倘若对方运动员在发球的过程中击球的力度较大且手臂动作也较大,则便可以判断为乒乓球的落点较远且球速较快。同时,还可以按照乒乓球来球的弧线判断,倘若乒乓球来球的最高点处于对方运动员台面进网前端抑或是台面上方,那么来球的落点通常不长,便可以判断为短球,反之便可以判断为长球。 (二)准确判断对方运动员的发球方向 运动员可以依据对方运动员发球时候其拍形的角度对对方运动员的发球方向予以判断。例如倘对方运动员发的是斜线球,那么拍形便会向侧方偏斜;倘若对方运动员发的是直线球,那么拍形便会朝向前方。 (三)准确判断来球的旋转性能 想要对来球的旋转性能进行判断并不简单,通常可以依据如下几点进行: 1.根据对方运动员发球挥拍动作进行判断 对对方运动员的发球摆拍动作进行认真观察,主要依据对方运动员手腕发力的情况以及球拍在触球之后的方向对乒乓球的旋转性能进行判断。例如在触球的时候,球拍朝上便为带上旋,球拍朝下便为带下旋,球拍朝左便为左侧旋,球拍朝右便为右侧旋。 2.根据乒乓球的具体运行状况进行判断 球的运行也就是乒乓球在空中运行时候的具体状况。例如对于空中运行的下旋的加旋球,它的表现为后端较沉而前端较快,落台之后乒乓球朝前走得并不快,也不能看见乒乓球的商标,反之则可以判断为不转球。 参考文献: [1]李荣.乒乓球发球与接发球技术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1997(3). [2]陶爱荣.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教法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9). [3]徐鑫明.如何提高乒乓球接发球质量[J].训练百花园,2003(7). [4]萨姆索诺夫.接发球一点通[J].乒乓世界,1999(10). 作者简介: 姜昂(1988.1-),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学历,讲师,从事运动训练乒乓球教学与实践的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