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
范文 | 尤晓亮 【摘要】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阵地,承载了传授知识、塑造品格等人才培养的更多内容.新课改环境下要求构建有效、高效的教学课堂,这是对传统机械化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和革新,将“学生是课堂的中心”作為课堂教学的重要核心理念,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这是新课改引领课堂教学的根本方向.本文针对新课改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进行了阐述,旨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及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数学教学的最基本形式,也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根本途径,它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提供了更大可能,必须将其置于一个战略位置常抓不懈.在这里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是针对新课改下教学实践中无效、低效的问题发起的深度反思.出现这种不良现象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师没有掌握新课改的教育实质,无法遵循正确理念运作一堂高效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构建有效、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根本提升,不仅帮助他们成功塑造自身的核心素养,还能保障未来的个人进步和发展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列举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① 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要遵循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学方式分为直接法和引导法两种形式,直接法是直接明了地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练习、测试和解决等教学环节;引导法是通过设疑解难、情境创设、游戏串插等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以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② 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日常课堂教学时,必须以小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将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③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自主求知的一种内在动力,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营造一个充满生机、民主和谐、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习惯.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灵活生动的新课导入模式 良好的开端代表成功了一半.新课导入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导入设计得成功,能稳准快地吸引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会一直保持极度热情、兴奋的状态,从而使整个课堂焕发出一片生机、活力.教师设计灵活、生动的新课导入模式,这里提出两点可采取的方式:一是故事导入法.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非常喜欢听大人讲故事,教师选择与本课新授内容相关或者自己改编的故事,在传授新课时适时导入进来,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时、分、秒”一课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甲、乙、丙三名学生在完成教师留的课后作业后产生了争执,他们都说自己用的时间是最短的、最快的,甲同学耗时2小时,乙同学耗时110分,丙同学耗时6200秒,请大家帮忙算一下他们谁用时最短呢?这样很自然将故事与新课内容紧密结合一起,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是游戏导入法.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玩、好动,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成长特征和学习情况,采用游戏法的方式将新课导入,比如,在学习“间隔排列”一课时,教师便设计了一个猜数的游戏,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中给出数字“1”,要求学生猜接下来是数字几,学生回答很不一致,然后又给出数字,再问这个数字接下来是几,反复问了几组,最后回答得异口同声完全一致,这是因为数字之间是有规律地间隔排列的,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顺理成章引入进来,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掌握了新授的知识,达到了创建有效、高效课堂的最佳效果. (二)创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型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畏惧疑难问题、不敢询问别人的心理障碍,在这种组内合作的和谐氛围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教师依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合理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优生帮学困生,学优生彼此切磋经验,使每名学生都能取得更大进步和发展.例如,在教学“有趣的拼搭”一节内容时,教师带来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等,教师要求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号令学生一起玩拼积木的活动,教师要求一名学生将这些物品按顺序排放在滑板的顶端,并要求各组学生组内讨论分别说出他们所发现的问题,最后师生一起总结确切的答案,这时圣诞老人出现了,圣诞老人手里拿着一个袋子分给各小组,各小组将口袋里的礼物倒出来,并将不同的立体进行自由拼搭,每个小组说说自己拼搭的是什么,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疑难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营造具有生活色彩的学习氛围 数学这门学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化的元素渗透至小学数学日常教学中,这是创建有效、高效教学课堂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课堂,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继而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过年放寒假时李明和妈妈购置了很多的年货,买了800克的糖果、1 600克的瓜子、2千克的炒花生,糖果10元/500克,瓜子5元/500克,炒花生6元/500克,请你们算一下这些需要多少钱?这些保留着生活原味儿的问题,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他们急切想计算出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计算、思考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掌握了更多的数学知识,也培养了他们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 (四)搭建开放型的拓展学习平台 小学生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具有很大局限性,他们对事物的了解认知和思考只是停留在表层,掌握知识也是一些浅层性的,缺乏更深层、更透彻的深度思考和研究.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型的拓展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向更深层次延伸和探索,使其不仅能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师所授的知识内容,而且能最大限度提升他们的思维创新水平.例如,在教学“认识角”一节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身边物品上的角,像红领巾的角、圆规的角、书本的角等等,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已经准备好的皮筋、吸管、火柴棒、线绳等等,制作出自己意想中的角,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并说明自己用什么材料做的,哪个是顶点,哪个是两条边,最后提出问题:如何将角变大或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最后师生得出结论: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的度数越大;反之,角的度数就越小.通过这个开放的拓展学习平台,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而且培养并提升了自身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总之,必须利用好教学课堂这个主战场,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牢记住新课改的教学核心——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高效的课堂不是一个看似喧闹的课堂,而是一个教会学生思考、追求上进的课堂,学生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形成多方面的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毅.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6(6):124. [2]王远香.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125. [3]韩小云.谈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7(10):17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