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课程再造视野下基于小小说阅读的小学写作教学实践
范文

    曹源琪

    

    【摘要】小小说往往从一个侧面、一个瞬间之中,捕捉生活,表现主题。笔者在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调查中发现,小小说是小学生最喜欢阅读的文体之一。和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的规律。

    【关键词】重组课内教材? 指向“语用”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84-02

    小学段写作训练以记叙文为主,笔者从尊重并发展学生写作兴趣、能力入手,以读写结合为原则,注重写作能力迁移,将小小说的阅读与教学和小小说的记叙文写作整合再造,开展了基于小小说阅读的小学写作教学实践,对语文教材小说类文本实施教材重组,指导学生在课内的小小说阅读,并和课外小小说阅读有机连接,最后落实到指向语用的写作,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言语智慧、写作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

    1.重组课内教材,再造小小说读写课程体系

    1.1围绕四大专题,再造小小说读写结合单元

    苏教版教材中,小说类的课文呈零星出现。为了便于教出小说这一文体的特点,我们围绕着“一新一异一架构,一文一事一灵魂,一人一言一小节,一波一转一主线”四个读写结合专题,把整个小学段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类课文,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每学期4个专题、4个训练主题的阅读与写作学习单元。

    1.2确立四年目标,再造中高段完整训练系列

    由于一二年级写作上以写话为主,所以本课程主要面向小学中高学段的四个年级来实施。因为每学期都有一个明确的写作训练目标,三到六年级连贯起来,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训练体系。

    1.3? 类文比较阅读,再造小小说群文读写教学

    利用这套教材,我们开拓了“类文阅读之比较”的小说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案例。如本学期我校李芳老师执教了一节《比较阅读》课,通过三篇《桥》《在柏林》《窗》3篇小说的对比阅读,比较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及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特点;蔡勤老师,执教了《小小说类文阅读之结构比较》,试图通过3篇看上去风格迥异的课文,让学生认识、了解、感悟并学会运用类文中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及“喜——悲——喜”的写作构思。通过了这样的对比整合,避免了教学的零敲碎打,促成了资源的整合。

    2.整合课内课外,再造小小说大阅读高品质

    美国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教育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和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2.1整合拓展自能读出高品质

    课内拓展。以重组教材训练主题为切入点,选择与训练主题相似的课外小说类文本阅读材料,意在与课内教材形成对比,突出作品各自的特点。既加深学生对这一类小说文本特征的理解把握,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在我们编写的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后面都附有一篇课外阅读材料。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习得方法。

    课外拓展。课内小小说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为学生延伸到课外小小说的阅读,铺设了台阶。“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与课外。”把课内所得方法及时运用于课外小小说的阅读中,以求化方法为能力,使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又从广泛的小小说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对生命意识、生命理想、生命智慧的体悟。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达到“自能阅读”的效果。

    2.2制定计划自主读出高品质

    学生的自主性阅读,需要制定一定的计划,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

    定时定量读。让学生有自己读书计划,养成每天的习惯。我们利用早读10分钟、每周三中午的閱读时间,用于课外学生的阅读。鼓励学生睡前休闲读,双休日节假日的随意阅读,每个月完成自己定的阅读量。

    2.3师生共读得法读出高品质

    师生共读。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课具体可分为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期的“推进课”、读完整本书后的“汇报交流分享课”。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校老师以身作则,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每学期年级内漂流的规定书目有5本。这些小说类的课外读物,学生格外喜欢。因为有了教师的参与,学生阅读兴趣不减,校园读书氛围浓厚。

    得法大阅读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深化改革,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认识,课堂阅读教学仅是个范例。实现课内外阅读的结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时空,给学生更多的阅读自由,拓展学生更多的阅读资源,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3.指向“语用”阅读,再造小小说读写结合能力

    我们这里所研究的语用,并不是美国莫里斯提出的语言学意义上的“语用”,而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语用”。关注语用,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教学设计源于解读,有什么样的解读,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要扣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感悟小说文本中运用语言文字的奥妙,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基于小学段中高年级的写作实际目标,笔者没有拔苗助长,要求学生进行小小说创作,而是着眼于小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总结了一些小小说读写结合的“语用”方法,举例如下:

    3.1指向写作选材能力语用:选材真实,感己感人

    如在三上“一新一异一架构”这个专题中,我们设计训练的主题是选材真实,

    感己感人。叶圣陶老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话。”记叙文写作,以真实的生活实际为依据,这是选材的首要原则。即便小说,故事的原型也是源于生活。只有写真事,抒真情,才能真正打动读者。要感动别人的事,首先是能感动自己的。只有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才会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学例文是人教版三下《妈妈的账单》和苏教版四上《诚实与信任》。

    设计的阅读提示:试分析两位作者在文章取材和剪裁上的构想。

    3.2指向语言描写能力语用:个性对话,形神兼备

    在五下“一人一言一小节”这个专题中,设计的主题是“对话表现人物性格”。著名作家老舍曾指出:“要知道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性格各殊,谈吐各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性格完全相同的人,不同性格的人,就会说不同性格的话语。因而,描写好人物的语言,就能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选用的例文是北师大版第七册《“三颗纽扣”的房子》。

    设计的阅读提示:该篇课文的对话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文中人物怎样的性格?

    3.3指向写作立意能力语用:议论抒情,画龙点睛

    记叙文和小说不同的地方在于,记叙文的中心是需要作者点名明,而小说的主题渗透在文章里,不需要作者点明,由读者自己去感悟。

    在六上“一文一事一灵魂”这个专题中,设计的训练主题是“议论抒情,画龙点睛。”在记叙文中,穿插适当的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避免偏离题意,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确,主题得到升华。

    教学例文是苏教版六上《船长》。

    设计的阅读提示:你能找出文章的议论和抒情吗?该文的议论和抒情对表达文章中心起到了什么效果?

    在这样具细的语用阅读教学训练体系中,学生阅读方法有习得,阅读策略有方向,语用能力有提高。并且,有能力将课内阅读与课外课外有机结合,从课内走到课外,达到较强阅读效果。

    笔者将立足课题研究,进一步自觉形成课程开发共同体,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实现课内外小说类文本阅读的衔接和整合,整体优化小小说阅读教学,追求阅读写作与教学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