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
范文 | 【摘要】新课标改革中明确指出,要针对小学生基本的提问能力加以培养,促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要问、会问、善问”的基本素养。传统教育方式大多以教师为课堂主导,仅依靠听课难以发现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想,同时也让学生失去了自我实践与自我锻炼的机会,发现不了问题自然也不会提出问题,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对小学生“如何提问”的问题不加以重视与训练,则势必会导致年级越高问题越少,久而久之学生便成为课堂知识的“识记”机器,一架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学习机器。 【关键词】小学生提问能力 ?问题提出 ?培养 ?困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038-02 对小学生而言,活跃的思维与勇于探究的精神不仅仅关系到成绩进步与否的问题,更是培养他们学习态度与思维习惯的问题。具备提问能力则说明学生具有多方位的思考意识,大胆质疑才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意义 众所周知,疑问是进步的阶梯,只有通过不断质疑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对教育教学来说意义重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有利于促进“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小学生提问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思考,从而在脑海中形成高质量的疑问,最终通过他们自主探究的形式对发现的问题加以解决,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思想,通过自主实践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小学生探索求知的过程。 (二)提出问题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会让学习过程变得迷茫而无所得,学习与思考只有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消化知识,“学”与“思”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质疑才能够不断进步,只有善于发现问題与提出问题才会更好地去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问题,百因必有果,提问与回答在每个人的学习进程中是密不可分的。 (三)提问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进入“反思状态” 所谓的提问也不仅仅是指对老师提出问题,它其实是泛指一种思维的过程,也就是说针对自己学习过程当中的不明之处善于去思考与发现,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这些疑问产生一种“反思状态”,从而激励对问题的再创新与再发现,思维在不断反思与不断发现的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些新的“顿悟”,这对现阶段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小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 质疑是思考的前提,提升小学生提问能力是发掘小学生求知欲望的关键,疑与问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一个是前提,一个是结果,只有产生了质疑才能出现问题,乐于自主提问的学生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动了脑筋,这就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问题,要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必须要着手训练他们的提问能力,让他们不自觉地在日常课堂学习中养成“学中问、问中学”的好习惯。 (一)营造宽松课堂氛围,打消小学生提问的心理障碍 对小学生教学来说,课堂氛围尤其重要,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进行学习,首先要让他们身心愉悦,在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下才能让小朋友们有如沐春风的学习感受,以此来打消小学生因为内向、不善交际、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而产生的提问障碍。只有课堂氛围轻松了,才会让小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调整好心态,积极去面对困惑与不解,勇于提出不同见解和问题,从而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二)强调课堂实践,在实际动手过程中进行思考提问 小学数学课程以基础运算为主,教师在讲授的过程当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注重多样化教学,把课堂讲授与实践动手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练习,课堂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同时可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具体问题,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应的具体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主动的询问,能够帮助他们养成面对数学问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严谨态度,这对今后高阶数学的学习是十分有裨益的。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一课的教学中,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两者的计算不同之处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同时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促使小学生通过对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数学思维相互转换的思想。实践探究的过程当中应当鼓励学生动手制作正方形与长方形图卡,并组织对卡片分别进行测量,量的过程当中交流展示实践成果,并询问学生测量周长的实际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与练习会对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产生质疑,是否真的会得出相同的测量数据,引导学生对周长计算方法进行优化,通过实践练习不仅让小学生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启发了他们对不同观点的实践得出结论,以此来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发现问题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年龄阶段,而数学这一科目又恰恰是以活跃的思维能力为基础,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当把握好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观点的提出,只有思想迸出火花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知识产生的原因方面、在现有结论的探究方面、在对问题的各种解答方面、在知识的综合性应用等各方面都要具有质疑精神,发现不同之处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四)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小学生相互提问并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轻松愉快,面对同学之间的搭档出现问题能够大胆质疑,比起对老师提问容易得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形式上趋于开放化,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放开,把学生按照五至六人分组,将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或数学游戏交给学生自己练习,让他们通过开动脑筋去实践锻炼,分组时应当注意对学生之间的性格进行摸底,保证组员搭档之间内向与外向性格的互补,一来可以调动实践动手的气氛,二来可以促进练习过程当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目标的达成。 (五)促进小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多样化 小学生面对不解与困惑往往首先会在脑海当中出现一个大大的问号,这种惊奇的发现可以视为提出问题的第一步,如何把脑海中的问号通过语言表达表述出来,让其他人感受到这样的疑问这才是第二步。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培养提问方法,通过追问、反问与类比提问等多种方式提出疑问,建立多样化的提问机制,有效促进小学生激疑情绪的同时还可以提升思维能力与辨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要对学习主体进行启发教学,使之在宽松的课堂氛围内学会如何自主提问,只有不断培养提问能力才能让小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当中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提升小学生的提问能力旨在培养其善于思考、勇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使之在今后的数学学习当中面对更多、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能够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佳宏.学“问”之道,促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9):111. [2]丁银霞.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提问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 辽宁教育,2018(7):67-69. 作者简介: 冯汉元(1962.03.18-),男,甘肃武威人,汉族,中师,一级教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