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课外阅读课程化且行且思树新风
范文

    杨奕

    

    

    【摘要】语文学习若是仅停留于教材,学生在精神层面注定是饥饿的。统编语文教材与过去各种版本教材相比,尤其重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通过各单元课文、“我爱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课堂是课后的范本,生活是课堂的延伸。抓住幼小衔接的契机,打通课堂内外,架起家校桥梁,开启阅读启蒙时光。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 ?和大人一起读 ?阅读习惯 ?课堂范式 ?课后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074-02

    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统编语文教材”已在全国范围投入使用,本套新教材与过去各种版本教材相比,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即尤其重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形成,通过各单元课文、“我爱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通过“教读”、“自读”、“课外阅读”这样一种“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将“阅读”这件事的重要性推向空前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是将课外阅读课程化了。从高效的课内指导,开启无限的课外延伸。

    一、解读“课外阅读课程化”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在积极倡导大量阅读,“建议家长和老师们采取‘1加X的办法,即学习一篇课文,附加若干篇泛读或者课外阅读的文章。”很多学校根据教材,配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或者《小学语文延伸阅读》一类的书籍,目的就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改变语文学习读书少甚至学生几乎不进行课外阅读的状况。

    鉴于当下不少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普遍存在读书少、欠缺阅读方法的弊病,统编教材编者力图在本套教材的使用中起到某种矫罔纠偏的作用,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将坚持阅讀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语文学习提升为生命学习。“新教材主治读书少”,“要把培养读书兴趣作为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温儒敏先生多次在不同环境下所发表的观点言论,亦肯定了统编教材更加强调读书的价值取向。他还强调了语文老师在此间发挥的重要作用,“语文老师要做读书种子”,“语文老师要反思语文课有没有引导读书的意识;课堂是否教给学生默读、浏览、快读、跳读、猜读、互文阅读的方法,以及阅读一本书如何进行检索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是否纳入了教学计划;教师是否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与上一轮课改和全国各套小学语文教材所提倡的“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的同主题人文性阅读”相较而言,统编教材基于此基础,更试图在方法上打通课内外阅读,引领学生不仅“多读”,更是要走向“会读”的层面格局。

    统编本一上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后新设“和大人一起读”版块,提供一篇与学生年龄相符、妙趣横生的文字材料。第一单元后,还设立了“快乐读书吧”栏目,向学生传递基本的阅读方式、阅读途径、阅读成效和阅读期待。

    这些在过去各种版本教材中皆是不曾有过的。作为教材执行者,教师群体在落实这一新举措上,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定当高度重视,有所思,有所为,不辜负编者一片苦心。但是从实施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有的教师不放心家庭阅读的自觉性与持久性,完全包办,把此栏目的阅读任务全部放在课堂上;有的教师认为不涉及字词教学及考核内容,选择放任不管;有的教师索性把任务交给家长,听之任之,不问成效。那么,教者究竟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又当如何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趣味阅读启蒙呢?

    二、在课堂呈现可供学习的范式

    “快乐读书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大人一起读”则是一片片实践田,等待耕作,期待有所收获。这里的“大人”,容易一下子让人联想到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家人。确实没错,但综合责任和效果两方面的考虑,这里的大人,处于第一位的当是教师。执教这个版块的时候,教师不仅仅有教孩子读文的责任,还肩负着教会孩子回家怎样和大人一起读的使命。让阅读延续到课后,让阅读融入生活。

    部编一上教材呈现了八篇阅读材料(四首童谣、四篇故事),阅读的难易程度与课文相当,以《小兔子乖乖》《剪窗花》《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四篇为例。

    课堂上,首先要保证充分地读,让学生熟悉文本,能够初步达到课标要求中提出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接下来,开启“花式朗读”模式,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落实课标要求,抓住单独指导机会,由点及面,扩大影响力,提升整体朗读能力。

    这里的“花式朗读”并无定法,需要教师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不断摸索,推陈出新。如《小兔子乖乖》可以同桌分工读,再到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把“读、唱或结合演”的自主权交到孩子们手中,鼓励他们大胆发挥自己喜欢的方式,激发出浓厚的兴趣。到第二单元学习《剪窗花》的时候,大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自主地进行合作分工读童谣了,预习时知道第二天要教这篇了,在家就练习和父母一起读,甚至还自己剪了窗花,喜滋滋地告诉父母,要在和小伙伴合作读的时候展示出来。这个时候,孩子不仅仅有了分工的意识,还在动脑筋怎样读得更新趣,这便是乐于其中了。在孩子们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立刻拍摄下来,回放给孩子们看,也发送到班级平台,与父母们分享。

    读书始于兴趣,重于方法。“和大人一起读”的实践中,教者不妨先思考读什么,其次关注怎么读。以《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为例。共读是一个聊故事的过程,聊内容、聊结构、聊语言,比如这个故事有趣在哪里,你发现是什么顺序,哪些句子让你特别喜爱;还可以聊方法,老师是怎么跟你一起读的,边读边问、边读边猜……回家后你想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这个故事。更可以聊新编,“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你来编个结尾,回答小松鼠吧!

    三、让家庭乐于成为课堂的延伸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掌握了对文本的朗读,还领会了如何与老师、同伴合作进行这项活动。教师也要做好家校沟通,提倡家长营造家庭阅读环境,鼓励孩子回到家后,褪去羞涩,大方自信地向父母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当“小导演”拉上父母与自己合作,将课堂上的读,延续到家庭中的读。

    当然,每个家庭的水平不尽相同,教师不该提出任何强制要求,这始终应当是一件自发的、快乐的事。重要的是参与、是过程,学生、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心往一处使,共同打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滋养眼下和未来的生命。精彩的共读时刻,值得留存。家长可以将共读中有意思的照片、视频发布到班级网络平台,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就这样,阅读这件事,无形中,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亦可定期设计类似“亲子阅读卡”(如下表),张贴展示,鼓励孩子间你追我赶,踊跃读书,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让班级缱绻着浓浓的书香!

    课堂是课后的范本,家庭是课堂的延伸。语文的学习若是仅停留于教材,学生的精神层面注定是饥饿的。教师呈现课堂范式,让学生和家长领会要旨,明白在课外阅读中,亦可采用上述等等方式,让课堂的影响力波及课后生活!

    语文学习绝非是对若干本教材的诵读与记忆,走向课外,落实阅读,才是最终目的。它的深远意义,是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教会孩子阅读的方法,并在短暂又漫长生命里始终坚持这件浪漫的事。在蒙学阶段,学生、教师和家长注定是阅读这件大事上,不可拆散的铁三角。慢慢的,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将成为一种自发行为,甚至“不可自拔”!好的语文教育,便是一位爱读书、懂方法的老师,培养出一批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这也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的追求与期许!

    参考文献:

    [1]汪潮.《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文本解读及学习设计(一年级上册)》[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2]李亮.《试析“统编教材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取向》[J].小学语文教学.2019(Z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9: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