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非连续性文本有效促进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初探
范文

    王卡玲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生活中更是运用广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不断提高,其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人立足部编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意识和非连续性文本元素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析非连续性文本对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 ?低年级语文 ?思维

    【课题项目】2018年度福建省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ZPKTY1811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084-02

    非连续性文本又称“间断性文本”,相较于具有叙事性、文学性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层次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一般包括图表、图解文字、目录、说明书、广告、地图、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提炼性、方便对比等特点。其主要特点在于能直观反应问题,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信息内涵,在信息化社会,非连续性文本随处可见,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关注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元素

    教材中目录索引、封面、封底等均蕴含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元素。特别是2016年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材,排版精心,插图优美。

    在一年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堂语文课,我引导孩子们认识我们的新朋友——语文书,引导他们发现目录中蕴藏的宝藏。有一定阅读基础的孩子,已经能够明白什么是目录,他们从目录中发现每一课所在的页码。经过他们的介绍,其他孩子也明白,原来那一排数字就是每一课所对应的页码。了解完目录最重要的功能以后,我还继续让孩子寻找宝藏。还有孩子提出,这里的文字颜色不一样,有蓝色,有绿色,有金黄色,而且蓝色方框上面都有一根铅笔,金黄色方框上面有一本书,绿色方框上面有aoe,这表示下面都是拼音。我引导他们猜铅笔和书本都是代表什么,其实部分孩子已经认识“识字”和“课文”两个词语,但对于不认识的孩子来说,他们将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了。

    关注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元素,不仅有助于一年级学生借助图画有效识字,他们的思维力也得到发展。孩子天生充满探索欲,他们对图片较为敏感。他们在目录中找出的这些宝藏,都是非连续性文本元素。有了这次对目录非连续性文本的探索,孩子们学会看目录,能根据目录找到相应的课文,更训练了他们的探索力、思维力和信息提取能力,有助于他们读懂绘本或生活中其他非连续性文本。

    部编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元素还有很多,如识字加油站、汉语拼音中完整的情景图、书中提示小泡泡等,再如课文精美的插图、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中的项目符号等细节均是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非连续性文本元素,图文结合,助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力的发展。

    二、教学中有效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培养低年级学生思维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让语文更好地回归生活,为生活所用。

    (一)挖掘非连续性文本元素,让阅读简单化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过程,就是对信息提取、整合、运用和反思的过程,阅读的方法不同,阅读的效果就不同。在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够促进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

    低年级是学生阅读方法形成的关键期。学生通过阅读,教师借助课本中的一个个阅读例子,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语文园地五中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拔萝卜》一文后面出现了小泡泡“后来怎么样了?”引发孩子尝试猜测,学着根据故事进行推断,有助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一文出现的小泡泡“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再如,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0课《雪孩子》一文的末尾出现小泡泡“看着雪孩子变成了白云,小白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孩子展开联想,体会雪孩子与小白兔之间美好的友谊,人文教育水到渠成。

    因此,教师教学中应该立足教材,挖掘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引导孩子学会阅读,有了阅读力,有了逻辑思维能力,阅读便简单化了。

    (二)运用插图,让学习趣味化

    小学生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思维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接收图片视觉信息更为敏感,教材中插图丰富精美,能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冲击。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彩色图片设计来指导阅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就一定会增加。

    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3课《荷叶圆圆》一课中,老师引导学生浏览插图,看看学生可以从插图中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教师提示荷叶对于大自然的其他朋友来说会是什么,进而体会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分别把荷叶当作摇篮、停机坪、歌台和凉伞的缘由,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有助于孩子展开想象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中关注插图,读懂插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进一步进入文本做了准备。

    (三)巧借导图,让思维可视化

    “情境性建构”是低年级学生的言语建构最为显著的特点,他们无法紧紧凭借符号性的抽象文字建构自己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找寻信息,整合信息,让课文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

    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是一只小虫子》时,教师在已有思维导图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画思维导图,学生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了解文本形式,了解课文结构的过程,一步步将思维可视化。了解作者从“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这一质疑展开,通过同伴的话“当一只小虫子,一点都不好。”引出三点理由及作者不同的观点和理由,这一比较让我们感受到当一只小虫子的好与不好,体会这只小虫子乐观的心态。

    借助导图,有助于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呈现出来,帮助梳理课文内容的同时,学生可以借助导图构建文本意义进行写话模仿,发展语用思维力和逻辑表达力。

    (四)有效迁移,让学习生活化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可以与生活相结合,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活化阅读课堂。部编版一二年级教材中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大多源自生活,是教师教学中很好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多种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组合信息。在教学时,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一是有助于调动学生识字积极性;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和习惯;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中呈现一张火车票,旁边的小泡泡提示“我从火车票上也能认识很多字。”车船票在學生实际生活中很常见,教学中不仅引导孩子通过火车票认字,更要让孩子学会如何从火车票中识字,这就要求必须先读懂火车票的意思,才能将生活与识字结合起来。有了这样的学习,学生具有了提取信息的能力,也有了在生活中识字的愿望和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其他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具有指导作用。

    三、结语

    低年级学生处于知识和能力快速增长的阶段,形象思维占主导,立足教材,关注非连续性文本元素,有效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展开教学,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逻辑思维的训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试试引领学生在整合运用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引领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有效地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吴金燕.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语文教学策略[J].小学语文教师,2017(02).

    [2]杨九俊.非连续性文本的意义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19(14).

    [3]王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让思维可视[J].全国优秀作文选,2017(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