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
范文 | 吴凤林 薛春香 【摘要】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初中生整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应时刻以身作则,反思自己的行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各个学校严格按照新课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逐渐从课堂“传授者”转变为课堂“引导者”。与此同时,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学习,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孩子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将以流行于学校之间的新课标准教学为基础,主要探讨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并通过举例说明,研究父母应如何教导孩子,帮助孩子度过初中关键时期。 【关键词】父母? 树立榜样? 孩子?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2-0026-01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带给孩子最好的启蒙体验,父母在陪伴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角色。近几年,教育部出台了新课改标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重新定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角色。新课改标准的提出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学转为主动学。那么,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父母,该如何做好角色,配合学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呢?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父母应以身作则 为孩子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父母,不论是在孩子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例如,热爱读书的父母不一定会培养出酷爱读书的孩子,但贪图享乐的父母一定不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及学习环境。因此,孩子的行为便是父母的行为。假如父母在孩子面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就会引起孩子的效仿。如果父母与老人之间关系不和谐,让老人待在恶劣的环境下生活。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认知,甚至会造成孩子的心灵扭曲。一对事事嫌弃老父亲的夫妇培养不出孝敬父母的孩子。因此,父母若想将孩子培养成别人口中的孩子,那么在生活中,父母之间应该互帮互助,尊老爱幼通过一举一动教导学生学会助人为乐,让孩子以父母为典范。另外,在学习上,父母应该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及学校中的人际关系。当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父母应第一时间告知老师,与老师相互配合督促孩子改正不良习惯,并且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对孩子进行教育。倘若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正当的行为,通过打骂这种极端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就会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甚至离家出走,造成性格的缺陷。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导方法,以身作则,培养孩子,使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2.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 初中时期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父母应该树立榜样,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尤其初中生,他们活泼好动,玩心较重,甚至会结交一些不务正业朋友,影响学习耽误前程。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学习与娱乐时间。例如,父母可以教导孩子完成作业后再进行外出玩耍、看电视、打游戏等娱乐活动,培养他们合理规划学习及娱乐时间的良好习惯。再有,每天父母可以抽取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聊天,了解孩子白天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并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通过及时沟通,让孩子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并且帮助孩子正确看待事物本质。假如白天孩子因为在学校做错数学题而被老师批评,心情不悦,此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批评并接受批评,培养他们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另外,父母还可以通过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孩子参加科技相关活动,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通过去图书馆看书,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并提升核心素养。 父母应该善于传达对孩子的爱,在传统的思想里,爱的观念往往过于含蓄,但实际上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现在父母应该善于表达自己的感觉,这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氛围的一种方法,父母不应该在孩子面前吝啬与表达,因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也是传递爱最良好的环境和途径。父母对于爱的表达可以通过肢体语言也可以通过,言谈语言来表达,这些表达可以给孩子带来骨子中的安全感,原生家庭对于孩子投入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父母之间的彼此尊重,与长辈相处非常融洽,与同辈相处也是比较温和的,那么在处理自己身边人际关系的时候,就会有更加扎实的基础,如果在一个融洽而积极向上的氛围中长大,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精神厚重的力量,孩子更愿意和其他人交朋友,而且對于一些事情和自己情绪的管理也会更加积极向上。 3.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拥有独立思考习惯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行解决生活及学习中的难题。因此,作为父母,不能过分地宠爱孩子,不可以培养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避免他们产生依赖的行为。例如,当他们遇到数学难题时,父母应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得出正确结果,让他们体会独自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同时告诉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问题首先要学会通过现有知识自行处理,这样既能让他们享受劳动的成果,还能够让他们体验生活学习中的乐趣。另外,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安排日常事物,让孩子独自进行并且明白父母的艰辛,让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物,从而让他们形成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父母应该试着跟孩子交朋友,而不是以一种打压或者过于严厉的方式,这样的话,父母在分享自己的心事,和与孩子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以一个平等的地位和激励性的角度来进行鼓励。父母应该教会孩子积极的分享,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各种琐事纷繁复杂,在遇到困难和难题的时候,孩子如果是手足无措的,那么父母由于不能完全陪伴在孩子身边,就有可能使得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着一定的难题。在平时,父母应该注重教授孩子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在选择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并学会自己做决定,就可以在日常的感染过程中,逐渐的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并且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多实践,多多体验,在父母的辅助之下,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适应生活复杂状况的能力。由于孩子天性是非常好奇的,其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其实比较强,父母不应该为了方便和省事就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在与孩子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父母甚至可以故意的设置一些比较善意的思考难题,让孩子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开启智慧,是指独立的思考和独立判断,可能是孩子想挖掘自身的保障,让孩子们的头脑能够变得更为强大。 结束语 总而言之,父母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父母应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出爱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来感化影响自己的孩子。另外,父母应定期与孩子交流,及时掌握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并与他们保持沟通同时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孩子的管理工作,成为孩子生活及学习上最好的老师。 参考文献: [1]马军.最好的老师是有智慧的父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