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分析 |
范文 | 【关键词】?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急性[1]、持续性缺氧缺血所导致心肌坏死的疾病[2],其发作时多伴随胸骨后持久且剧烈的疼痛,可合并心衰、心律失常[3-5]及休克等,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常以药物为主,可对患者疼痛等症状有效地缓解[6],但药物不同其疗效各异。本文旨在对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进行探讨[7]。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为观察对象,将其依据有无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分为2组,各63例。对照组男性32例,平均年龄为47.2±6.8岁;观察组男35例,平均年龄为46.5±7.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值、吸烟饮酒史、患病时长等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医学手段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无既往原发性疾病。所有患者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8],首日阿司匹林剂量为300mg,于第二日将剂量调整至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首日剂量为300 mg,第二日调整至75 mg/d,持续治疗一月。 1.3观察指标? ? 對2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LVEF变化情况,再闭塞发生及血管再通过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指标采集并分析[9]。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用于本实验中数据处理,P<0.05用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示[10]。2 结果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有效为74.6%(47/63),观察组有效率为93.75%(59/63),其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上表1显示,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不同的治疗方案后,采集治疗前后的临床参数对比,用药次数在对照组中无效率平均为25.4%,平均有效率为41.3%,平均显效率为33.3%。但是,在观察组中,无效率平均为6.3%,平均有效率为25.4%,平均显效率为68.3%。综上所述,联合氯吡格雷的效果明显好于阿司匹林单用予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患者预后生活状况良好。 2.2 2组患者LVEF、再闭塞发生及血管通过率比较? ? 治疗前2组患者LVEF无差异(P>0.05),经治疗,2组患者LVEF均有增加,但观察组患者LVEF提升效果更为显著(P<0.05);2组患者在再闭塞发生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血管通过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上表2显示,两组患者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单用和予氯吡格雷连用的治疗方案后,通过治疗前后的临床参数对比,对照组的FEV1在治疗前为32.45±5.21%,治疗后为38.74±6.38%,相比较治疗前后,其FEV1基本上没有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的FEV1在治疗前为33.12±5.70%,治疗后为59.92±7.16%,比较显示增加非常明显P<0.01。血管闭塞情况在对照组中再闭塞发生率15.87%,血管通过率为46.03%,稍微有所变化。而观察组中的再闭塞发生率6.35%,血管通过率为44.44%,观察组变化非常显著。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即显示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患者预后良好。 2.3 2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较对照组,观察组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病死率均明显降低(P<0.05),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通过上表3显示,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上述不同的治疗方案后,采集治疗前后的临床参数对比,用药次数在对照组中梗死后心绞痛平均发生率平均为4.76%,心肌梗塞平均发生率平均为14.29%,病死率平均发生率17.46%。但是,在观察组中,梗死后心绞痛平均发生率平均为1.59%,心肌梗塞平均发生率平均为1.59%,病死率平均发生率3.37%。综上所述,联合氯吡格雷的梗死后心绞痛平均发生率、心肌梗塞平均发生率及病死率平均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单用予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患者预后生活状况良好。3讨论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1]。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由于某些诱因破裂,破裂斑块表面聚集大量血小板[12],形成血块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出现心肌缺血坏死。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因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剧增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主要的一种类型[13],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多采用药物结合膳食治疗方案,积极参与健康运动,尽早给予抗血小板和血栓的治疗。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常用药物,其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的聚到一起的作用,主要通过对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的抑制作用进而阻断血栓烷 A2 的生成,最终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效果。但这种药物有发生急性血栓事件的可能,且随着治疗周期的延迟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大大提升。而氯吡格雷是一种第二代新型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其抗血小板的机制与阿司匹林不同,其可对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发挥选择性抑制作用,同时可对二磷酸腺苷介导的糖蛋白 GP Ⅱ b/ Ⅲ a 复合物的活化发挥抑制作用,从而起到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双重抗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类药物,也是心肌梗死常用药,可抑制前列腺素环氧酶及血栓烷A2而发挥抗血栓作用,用于短暂脑缺血发作的预防及心肌梗死治疗。氯吡格雷为血小板抑制剂,其抗血栓作用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及抑制ADP介导的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而发挥作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较对照组明显提升;该结果与王丽华等的研究相一致[1],说明两者联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显著。经治疗后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提升显著,再闭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血管再通过率显著降低,较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与许文举等研究相一致[2],说明两药联合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其预后效果。研究证实部分患者可对阿司匹林产生抵抗,加大剂量仍不发挥作用,阿司匹林单独使用并不能降低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原因是阿司匹林虽可抑制环氧酶,血小板越过血栓素A2来活化以形成凝血酶导致血小板聚集。与氯吡格雷联用,从多种途径抑制血小板聚集活化,更有效防止血栓形成及扩展,改善冠脉血流,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血管再通过率,减少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华,谈红.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 2019, 12(5C): 65-67. [2]许文举,林艳足,庄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 广东医学,2012,33(11): 1665-1666. [3]曲斯萌心肌梗死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125. [4]曲斯萌.心肌梗死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125. [5]鲜龙.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研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173. [6]陈添华,周萍萍,颜程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B型利钠肽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4):1-2. [7]张丽霞,仇丽霞.D-二聚体联合B型利钠肽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01):48-50. [8]钱国权,程震锋,俞海峰,等.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J].心电与循环,2017,36(6):383. [9]张长芝.肠溶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早期服用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329-338. [10]李艳敏.急性心梗伴心源性休克急诊PCI手术患者多巴胺输液专题创优护理实践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8):2529-2532. [11]郭改平,朱小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影响.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172-173. [12]高珣,李爱焕,李娜,张玮,李雅琴,王嵐,王维展.血浆B型利钠肽、心肌肌钙蛋白I及心肌酶评估有机磷中毒伴发心肌损害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7,30(03):264-267. [13]杨剑文,杨期明,徐玉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6):652-653. 作者简介:谢金涛(1982-),女,安徽宿州,研究生,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剂。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