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 |
范文 | 摘? ?要:初中生处于关键的青春发育时期,身体素质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当前,初中生的体质健康情况普遍下降,学校、家长和社会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参与度,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强健体魄、提升身体素质。文章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为调查研究样本,对学校2013—2018年这五年中学生体质达标测试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得出调查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进初中生体质健康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体育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赵晓英,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二十三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体育教学。(甘肃? 武威? 733000) 中图分类号:G633.96?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7-0025-02 当前初中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既有体育教学存在不足的问题,也与学生的健康理念、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和社会氛围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除了缺乏体育锻炼的场地、时间、资源之外,还有体育教学理念滞后、方法单一、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且部分学生的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健康,缺乏运动,沉迷于电子设备等,都进一步加重了体质健康问题。初中阶段的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是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能够引导学校、教师、家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成长。一、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状况抽样调查结果 笔者所在学校是城区新建不久的唯一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以本校学生为调查样本,笔者对比分析了2013—2018年这五年中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数据,总体来看,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身体形态变化平缓。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高与体重会有不同程度的变高、增重,身高与体重是反映人体发育程度、身体匀称度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身高、体重、BMI指数稳步增长;女生体重增长快,身高增长缓慢,BMI指数趋于下降。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班级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肥胖”学生,体重超出正常指标范围,肥胖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 2. 身体机能指标稳中有升。肺活量能够反映个体的心肺功能,肺活量越大,身体供氧能力越强。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本校男生、女生的肺活量平均值略高于全国男生、女生的肺活量平均值,并且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女生肺活量平均值高达100mL以上,男生肺活量平均值高达150ml以上。 3. 身体素质单项指标呈倒“V”字形变化趋势。身体素质中的个别单项素质指标先降后升呈倒V字形,尤其是柔韧素质中的坐位体前屈和力量素质中的上、下肢力量指标明显下降,男生的立定跳远、耐力素质指标呈上升趋势,女生的立定跳远、耐力素质指标呈先降后升趋势。二、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本校学生的身体形态变化呈上升趋势,身体素质、机能的变化幅度不大。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且许多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的方法不当、习惯不佳,影响了身体健康。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不足,锻炼时间减少,导致肥胖、超重现象。二是受师资和硬件设施限制,体育活动开展的次数和活动强度不足。三是学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调。四是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身体健康意识淡薄,对强健体质的重视程度不够。 因此,学校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体育锻炼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加大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监控力度,转变学生消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将学生的出勤率、体育锻炼程度、五项素质提高情况等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常规监控项目,推进体育教学的精细化,采用课堂量化评价标准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当次课堂教学的效果。学校要充分利用目前中考体育分值逐年上涨的有利形势,倒逼学生加强锻炼,促使其体质健康达标。目前,中考体育分值已增至50分,评价标准也有所提高,为了缓解升学压力,一些学校和家长已开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另外,学生在校期间能在体育课上得到必要的体育锻炼,课余时间也需要辅以一定时长的体育活动,以巩固锻炼成果。例如,普通学生每天课外锻炼保持在半小时及以上即可符合要求,较肥胖的学生需要适当加长锻炼时间,练几组跳绳、深蹲起、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仰卧举腿等,有效利用空闲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三、初中生体质健康达标状况改进策略 1. 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校要以“健康第一”为体育教学理念,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明确体育教学目标,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质保量完成各个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并进行深入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运动兴趣项目或特长项目。 2. 优化教学程序,改变教学方法。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优化体育教学程序,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例如,以创建体育特色课堂为抓手,推进体育课堂教学程序优化,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有计划地进行特色拓展活动,如街舞、健美操、有氧搏击、武术等都是符合学生学习需要且较受欢迎的体育锻炼活动。 3. 采用“3+X”模式,满足学生发展需求。课外体育锻炼“3+X”模式是在突破传统课外锻炼模式的基础上,拓展的适合特色学校发展的锻炼模式。“3”是指“早操+阳光大课间+课余活动”,“X”是指拓展延伸的“课外社团+班级课外特色活动+特长生辅导”。“3+X”课外体育锻炼模式注重体育与艺术、现代体育与新型体育的有机融合,并在实践中持续探索活动的设计、编排、组织及实施的有效方法,以使这一模式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求。 4. 強化锻炼方法指导,构建激励评价机制。初中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与当前体育锻炼形式单一、方法单一枯燥、机制体制不健全等因素有较大关联,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认真对待,采取联合应对措施,充分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强化体育锻炼方法指导,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提升。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时,学校要注意体现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不能“一刀切”,要采用符合实际情况又不失激励作用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都能切实体验参与体育锻炼的成就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强健体魄,增强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磊,常垒.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学生近2年体质健康状况跟踪与研究[J].运动,2017,(4). [2] 王学亮.农村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5,(10). 责任编辑 袁静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