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
范文 | 王玉臻 【摘 要】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更多体现为预设,学生的学更多的体现为生成。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预设上。只有合理的课前预设,才能层层推进课堂的前进。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生成是完成课前的预设,两者统一,构成一节和谐的语文课。课前的巧妙预设,如同微风掀起层层细浪,促进学生思维深入发展,化为灵动的生成,变为散落河面的点点星光。 【关键词】预设;生成;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86-02 近些年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重生成、轻预设的不合理现象。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精彩生成,而忽视了教学中的预设。这就要求教师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教师既应该有课前准确而精当的预设,同时又关注学生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只有合理的课前预设,才能层层推进课堂。合理而准确的预设犹如微风掠过湖面,必然激起学生如星般璀璨的生成火花,洒在课堂的湖面上。 一、预设学生的学情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学情的内涵较广,包括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性格特点、知识水平、认知水平等等。学情的不同主要体现是个体差异,教师在预设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情,预设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篇文章给不同的班级上,不同的年级上,会收到不同的效果的原因之一。合理预设学情,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学时要预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案的教学目标要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这样就可以避免那些不符合学情的情况。比如在教学萧红的《呼兰河传》的时候,因为考虑到这篇文章学生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过,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重点思考为什么初三还要学习?不同的学段,学习的重难点是否不同?学习同一篇文章的目的何在?这篇文章有什么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最后,我通过分析总结为,小学教授时关注优美文字背后的自由、快乐和幸福的生活;而初三的学生心理较成熟,有较强的鉴赏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我确定的目标是:结合时代和作者人生经历,深入分析我无限怀念美好往事的原因。正是因为作者不幸的人生经历,所以对往事有无限的留恋,不停的重温往日的美好。这样针对学生的学情去预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同时,这也是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通过教师的教授而达到的不同的知识水平来进行预设的。 教师在教授每一篇文章之前,都应该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和通过教师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这样,课堂上就会少一些低效、无效环节,多一些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因素。 2.预设根据學情不同而调整。 学情不同,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有区别的,这样才能真正的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一次听语文优质课的比赛,任课教师教授《七颗钻石》,学生是七年级的。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童话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出童话的味道。通过齐读、个读、男女生分读等,很好地体会到了童话的味道和想象的奇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说明教师在课前预设时,充分地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一的学生心理较为开放,喜欢表现自己,也愿意带着感情大声朗读。所以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爱心的伟大。 我认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是仅仅备教材,而是要认真地去备学生。如果教师可以兼顾到学情的特点,那么教师的预设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在预设时预设学情的重要性,它是直接影响学生课堂接受程度和课堂生成的重要因素。 二、预设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这就要去教师在预设的时候,重视学的阅读个性化差异。教师在预设的时候要充分解读文本,尊重学生的多元化解读。下面以我两年前上的一节公开课为例来来谈我对课前预设学生的多元解读的理解。 我重点分析《窗》这个教学案例中所体现的教师对学生个性化解读的预设。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整节课的主问题,学生结合文章的相关内容去分析人物形象,是学生深入文本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解读对的环节也是最为精彩的一个环节,即为自己拍摄的电影重新起个名字。这个教学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独创性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学生在课堂上贡献了很多精彩的回答,闪烁着他们智慧的火花。罗列下来有《墙》、《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灵魂》、《灰色地带》、《我的世界,你的人生》、《隐藏在墙里的窗子》、《闭锁的心灵》、《窗和墙》、《黑与白》、《冷》、《公园与墙》、《人性》、《心灵》、《看不到的公园》里等等。这些宝贵的学生的生成的东西,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多元化解读有充分的预设,才不会被学生课上的非常规生成击败,才会有精彩的灵活的生成。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教师应该对两者给予同等的关注,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课前巧预设,才有课上的精彩生成。教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预设学情;充分地预设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成。 教学是一门耐人寻味的艺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探索,在探索中缓缓前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是犹如萤火一般微小却莹润的光,却可以在轻风簇起的朵朵浪花中,映成点点的生成的星光。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课程 教材 教法,2007(5)17-18. [2]秦堑中.学语文的弹性化教学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3. [3]张中原.徐林祥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2.139.140. [4]李建学.浅谈语文新课程的创新观.文科教学探索,2006.11 [5]王光荣.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述评.心理学探新. [6]李建学.浅谈语文新课程的创新观.文科教学探索,2006.11. [7]秦堃.中学语文的弹性化教学[N].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3. [8]范永红.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与探索[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