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范文

    高媛媛

    【中图分类号】G633.3 ? ? ?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91-01

    形象思维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而目前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形象思维与语言关系的特点,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其结果必然影响对文章内容的领会和对文章语言及文章结构的理解,影响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训练,最终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深深地体会到:形象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之一,有了丰富的形象思维就能在脑海里再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的表象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就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具,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就有利于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运作,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可采用以下方法:

    1.运用挂图和插图。

    挂图和插图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可通过图画一目了然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如讲《中国石拱桥》一课,学生没见过赵州桥、卢沟桥,不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的空间位置究竟是怎样的,更难以想象那些各具形态的石刻狮子。这时可出示挂图,化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2.配乐朗诵。

    朗诵要做到声情并茂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如能配合合适的音乐,就能更好的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文章中去。如学习《海燕》一课,可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感受文章语言的气势,想象在乌云与大海间海燕高傲飞翔的姿态,领略海燕那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英勇气概。在学生闭眼倾听配乐朗诵时,脑海中一定会出现很多生动的画面,这就实现了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3.利用课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化教育手段已经广泛深入进课堂,电化教育手段清晰、准确地把与文字联系起来,图文并茂,好记易懂。如:在学习诗歌《黄河颂》时,学生因为都没亲眼看见过黄河,所以通过语言文字很难想象黄河那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这时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并播放歌曲《黄河颂》,这样视听结合,在学生脑海中便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此时,诗人那种把黄河视为母亲的情感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了。收到这样的教学效果都是因为利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因此,适时、适度地利用电教手段,会启发学生的想象,对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很有利的。

    二、注重发散性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发散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它具有多元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

    例如,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1.你认为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你是仲永的老师,你想对仲永、方父、乡邻分别说些什么?

    3.你是否像仲永一样天资聪慧?我们该怎样对待后天的学习呢?

    这样的发散性问题不仅使学生体会到造成仲永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让学生认识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这类发散性问题,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应是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独创和尽可能是没有遗漏的设想,学生的回答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设,虽然这些思维结果未必尽善尽美,但却能显示出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注重读写结合的训练,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性强的作品,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练习续写课文,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办法。

    如学《那树》后可写《当最后一棵树倒下时》,学《孔乙己》后可写《孔乙己临终的独白》。当然,写这一类文章,必须帮助学生吃透课文,同时,在训练的最初阶段还需要教师适当点拨。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想像力是丰富的,学生们在作文中变换人称,虚拟人物,有的虚拟说书人作为故事叙述人,有的以原文中的两个人物交替作为叙述人,笔法灵活,跌宕有致,内容充实,人物的个性也在细节描绘中突显出来,所以,我们认为结合课文的命题作文是锻炼学生创造想像的良好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创造想像的产生有赖于原型启发、积极思维、灵感诸条件,而产生作文命题的原课文就成了学生把旧表象转化为新形象的有启发作用的原型。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就要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出格”。

    四、以文本为蓝本,进行变式训练悟出文章内涵

    文本的魅力是潜在的,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如何让课本中的艺术形象真实的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尝试将课本改成剧本,把课堂变成剧场。如《唐雎不辱使命》一课就可以编成课本剧,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自由演绎。骄横凶暴、色厉内荏的秦王,正义凛然、据理力争的唐雎,被学生精彩的呈现在课堂上。课本剧深受学生欢迎,舞台背景、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道具这些戏剧性因素的存在给学生演绎课文、展现才华、体会文本形象拓展了更大的空间。通过变式训练使学生不仅更快更深入的领会文本的内涵,而且能促进他们形象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在讲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句时,先让学生根据这一诗句,在头脑中将文字转化为形象,并写出自己想象的图景。虽然有的学生想象未必符合实际,但大多数同学基本上都能再现这样一幅图景:李白在送别好友之后,不忍遽然归去,呆呆地立在江边,看他扬帆远去,去远了,去远了,于是登楼远眺,只见长江如带,一泻千里,朋友的船只顺流而下,越去越远,渐渐地只能在东方水天相交的水平线上,仅仅看到一个帆点,最后连一点白色的“孤帆远影”也在蔚蓝的天幕下消失了,但见长江滚滚,不断向天幕边缘流去。

    通过这幅图景的形象思维,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入其景的感受,深刻领会诗的内容,体验到作者对孟浩然多么深厚真挚的友情。如果友情不是如此深厚,如此真挚,送走之后如何不肯归去,直至在“孤帆远影”消失之后,还面对滚滚不尽的江水若有所失呢!对于想象内容符合实际的同学,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使他们在阅读课文时积极参加形象思维,逐渐做到随着文字的叙述,在脑海中产生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

    语文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是人文精神的源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她能给人共鸣和感动,需要人去顿悟和欣赏。学习语文要入情、悟理、学法、品味。缺乏优美真实形象的语言文字浸润的心灵不可能是华美高贵的。

    在全新的历史时期,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路,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光荣而又神圣的使命。语文是语言和文学的艺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做到课堂生动、教法灵活、知识丰富,要给学生的思想留下一个自由驰骋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