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
范文 | 谢小琼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挣脱传统教学的桎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更是让人赞叹不已。本文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通过下文中提到的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挖掘历史人物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二、注重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三、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0-01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育者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形成,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思维严重受阻,对于所学的内容,缺乏正面积极的认识,人文性的教育缺失,学生对所承担的道德义务认识不足和理解不到位,致使历史学科的德育教育没有得到明显的展示。鉴于此,历史学科新课标大力推行三维教学目标,尤为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更为侧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实现知识的升华。初中历史教师要以新课改为突破口,深入地研究课堂教学内容,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和观念,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教育教学的新挑战,力求教学模式的创新,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力量,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切实落实素质教育。下面就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价值观,进行如下探索: 一、挖掘历史人物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教学内容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提取,知识才能紧密地连接起来,形成脉络,然后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初中历史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需要对教材进行科学地整合,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进行综合性地分析,挖掘出历史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精神内涵,然后绘制和归纳,利用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历史价值观的教育。比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诗句引入课堂,挖掘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内涵,潜移默化地渗透历史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真正受到正能量的影响和熏陶,从而培养了学生要爱国的历史价值观。 二、注重从历史事件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知识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演变的过程,而知识的整理,更有利学生从中挖掘有价值的内容,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所用。所以,初中历史教师要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再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式,而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渠道,引导学生研究历史知识,然后借助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知历史知识,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学生的忧患意识,提升学生的使命感,以达到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的目的。比如在开展《全国大动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再现“文化大革命”發生的历史背景,然后让学生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总结这一历史事件的教训,在对“文化大革命”的剖析中,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不能盲目自大,更不能固步自封,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要树立坚持民主、依法治国的思想,反对个人崇拜。实现知识与现实的密切结合,汲取教训,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围事物的变化。 三、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学科教学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和领会更多的知识,尤其是要让学生学会提炼出知识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知识的本质,能够利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加以创造,以达到提高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为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学生清晰地展示历史知识,形象生动的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能够看清楚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成为必然。比如在《洋务运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直观具体的课件,把当初洋务运动的发展过程,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当时洋务派探索近代化的进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虽然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但是为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开辟了道路,从而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历史事件,也让学生明白了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的道理,所以我们要摒弃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意识。从而帮助了学生树立创新意识的历史价值观。 教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的来说,初中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深度的教学改革密切相连。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从不同教学角度突出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人物的感染力,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细致、全面而深刻地解析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便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注重知识的系统化的构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的形成,利用课堂教学最大化地发挥初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效。 参考文献 [1]康文成.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6,(3):103-104 [2]张宁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及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新课程(下),2017(9):112-113. [3]刘楠楠.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价值观念的研究[J].神州,2018(11):225-2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