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体育教学与学生体适能的提高分析 |
范文 | 詹元敏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落实的环境下,初中教育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影响力也在随之提升,这也间接提高了初中体育的教学水平。初中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个人体质、综合能力以及体适能,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尝试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时的精力充沛性。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教学水平,本文详细分析初中体育教学与学生体适能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体育;训练;融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1-0120 体适能课程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体适能认知为主,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高度重视体适能的概念以及相关知识。在当前初中教育中,学生的健康状况一直都是学校、家长关注的话题,但是近些年青少年肥胖现象越发普遍和严重。另外,在当前初中体育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重视体适能的培养与提高,但是在教学方法方面并不理想,这也间接阻碍着学生的长远性发展。对此,体适能的教育价值也在随之提高,这也间接成为初中体育教育的改革重点,探讨初中体育教学与学生体适能的提高具备显著教育价值。 一、改变体育训练方式,激发参与积极性 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于训练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其主要是认为训练本身枯燥乏味。对于初中体育这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而言,“主体参与”策略应用目标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有娱乐、锻炼的兴趣。另一方面,在于实践性,借助体育学习提升学生的运动天赋,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提供基础条件。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本身的价值和作用,有必要在教育中适当渗透趣味性因素,从而提高学生的体适能。 例如,传统田径跑步教学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学生参与积极性也比较差,这就可以借助训练的方式进行创新,教师可以采用变通训练的方式进行多样化教学,让学生改变对跑步的认识,感受到运动精神,在新颖和富含趣味的学习内容下进行学习,将会取得很大的效果。以往的跑是要规定时间,规定米数,在创新中可以采取S形跑运动,让学生感受到趣味,跑的开心,运动的愉快。 二、突出合作训练,强化体适能 在强化“健康体适能”理念的引入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健康体适能课程属于新型课程,在对学生实行体适能训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因时、因地制宜以及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但是因为初中生的基础身体素质比较差,所以为了更好地稳定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可以采用团体性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且积极的参与,此外,体育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对此,为了更好地保障体适能的提高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借助团队协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主体参与”的教学目标。以往的体育教育普遍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地位,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发出的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一种教学方式显然会严重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兴趣爱好、意志力以及情感等因素,在教育中,教师迫切地想将相关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自我学习、评价、教育能力遭受影响。对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方式,并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和突出“团体”。在教学中,运用合作训练的模式,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个个问题或任务,在组长的帮助下相互帮助、实现协作能力的提升。在合作训练中不仅可以有效强化学生之间的友谊,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团体精神认识度,实现精神的培养。在体育教育中突出合作训练,促使学生在训练中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在教学中,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需要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合作训练的方式非常多,最为普遍的便是团体性竞赛项目。在足球、篮球等团体竞技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当以团体为主,而不是以胜负为主,在评价时需要点评出每位参与者的能力与成果,评价中以学生在团体中的合作能力作为核心,强化学生的团体精神与组织凝聚力。 三、注重课外训练,养成训练习惯 当前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生活能力方面无法实现完全独立,更不用谈体适能的培养。体育训练属于大多数学生的短板,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合理开展训练是弥补这一短板的有效方式,在课外兴趣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开展训练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的体能、生存能力等得到有效提高。 例如,在课外可以开展关于“荒岛求生”的活动训练方式,训练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借助多种方式进行联络并生存下去,訓练内容主要是以工具的使用(铲子、刀具的使用方法)、搭建庇护所(以小组为单位搭建帐篷)、制作陷阱(以培养绳结打法为主)。在模拟化的环境中,虽然没有野外实地训练真实,但是也能够借助活动本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生存意识与能力,一旦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从而实现对生活能力的提升目的。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育中,训练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体质,高度重视体适能,在学生日常训练意识、训练能力等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今后,教师应当从多方面着手,不断培养学生的训练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训练主动性,注重对于学生训练方法、意识、技巧的培养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初中体育教育价值,强化学生的体适能。 参考文献: [1] 阳家鹏,徐 佶.体育锻炼态度对青少年有氧体适能的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D].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1). [2] 王 放.基于体适能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梧田二中 325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