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美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范文 万玮
美育需要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和改进”,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当今学校的美育状况太需要“加强和改进”了。我们到学校门口去,看到学生背着大大的书包,穿着千篇一律的校服,缺乏鲜活灵动的表情,看不到属于青春的美。而孩子们在进入学校读书之前,原本都是活泼可爱的,是应试教育把他们变成了这个样子。
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美
功利化的教育追求分数,不追求美,甚而,美反过来还会拉分数的后腿。青春期的男生开始注重外表,是好事还是坏事?从美育的角度看当然是好事,值得鼓励;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是坏事,心萌动了,会影响学习,得遏制。
我一位朋友的女儿去英国一所女子学校读高中,我在她的微信上常看到她女儿的美照,成人味十足。我问她:你不担心吗?她反问我:担心什么?那所英国女子高中要求学生每天要化淡妆。学会打扮自己,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换成我们的学校,老师看到女生化妆,还不打电话给家长?
美育是什么?按照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的观点,美育有四大任务: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四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有人将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岂不知今天的艺术教育也是功利化的。我认识一些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外表看起来有些艺术气质,但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口,就让人倒胃口。很多学艺术的学生当年都是文化课成绩不行,为上大学而走了艺术教育的道路,在专业技艺方面比普通学生多下了点工夫,知识底蕴与人文素养却很浅薄,他们只是“看上去很美”。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气质
美国教育学家Lilian Katz教授认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在三个层面进行:知识、能力与气质,而气质是最重要的目标,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今天流行一个网络词,叫“颜值”,在我看来,“颜值”包含两个方面——容貌与气质。容貌是天生的,气质却可以后天培养。中国与西方基础教育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对学生的气质培养。同样是普通人,我们的孩子和西方孩子站在一起,气质差得太远。当然要是论解题能力,我们的孩子可能高不止一个层次。
我有时候在想,学校把孩子们培养得漂亮一些,气质优雅一些,难道不是很重要的任务吗?在职场,分数与知识技能还真不如气质来得重要,我们的教育太短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看到我教的男生英俊挺拔、女生妩媚动人,我就觉得我的教育挺成功。事实上,学校之间的不同,更体现在学生气质的不同上。学校不能改变孩子的基因,但可以改变孩子的气质。
当然,更重要的是,一个气质出众的人,必然具备很高的审美素养。而一个懂得审美的人,更可能过幸福的一生。幸福不是物质层面的享受,而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能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精神才不会空虚,才能有更多的心灵愉悦。
美育是全方位工程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美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
首先,美育课程要开齐。音乐、美术、形体、舞蹈、话剧、朗诵、演讲等课程应该更多开设。评价体系作为指挥棒,非改不可。当学生的美育素养在其升学过程中也能和应试成绩一样起到作用时,美育课程在学校的地位当会大大提高。
其次,美育是一种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全人教育。气质不是一种确定的技能,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需要坚实的人文底蕴。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乃至大学本科,都以通识教育为主要目标,将分数与技能的目标反而放在次要地位。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而“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才是耶鲁对学生的期望。
最后,如果把学生比喻成鱼,学校就是水,养鱼先养水。学生是浸润在校园中的,校园中的一切,包括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教职员工、规章制度等,无一不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我们希望培养出美的学生,先要问一问:我们的校园美吗?校园文化美吗?教师美吗?如果都是否定的答案,“加强和改进”美育终究还是一场空谈。
(本栏责编 卢丽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