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通过统计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
范文 | 杨四杨 大数据时代来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数据的关注和研究呈持续上升的态势,数据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根据信息作出决定和预测,应成为每一位公民的重要技能。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参与适当的统计活动,能够增强学生数据收集的意识,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体验数据的随机性,提高数据分析水平。 一、选择现实生活素材,增强数据分析意识 例如,教学“折线统计图”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呈现姚明10—16岁身高情况统计表,让学生观察数据变化。为了更清楚地呈现姚明10—16岁每年的身高情况,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条形统计图,并用手势比画姚明这7年身高的变化走势。最后出示不同走势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选择哪幅图是正确的。 从统计表到条形统计图的表达,再引入折线统计图,教师一方面让学生回顾已有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对同一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用手势呈现数量的变化情况并选择正确的折线统计图,从数学的角度分析数据的价值,推测出事物发展的趋势,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增强数据分析的意识。 二、经历数据分析过程,提取数据蕴含信息 数据分析的过程可以包括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例如,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的例子,统计大家最喜欢吃的午餐,体会数据调查、数据分析对于决策的作用。 1.全班同学讨论决定以何种方式统计大家最喜欢吃的午餐。2.鼓励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例如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法。3.收集并分析数据,把结果提交给学校,方便制定午餐食谱。 三、通过足够数据分析,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以教学“可能性”一课为例,教师可先出示问题:“每个袋子里有黄色球、蓝色球共10个,猜一猜两种球各有多少个?”学生猜测后进行摸球游戏活动(每组每個学生摸10次)。摸完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摸球的结果进行第二次猜测,然后将自己小组摸球的数据进行一次合计,根据自己小组合计数进行第三次猜测,答案仍不确定。 接下来,教师把各组的合计数据通过电子表格进行累加,并分别求出“黄球次数÷总次数”“蓝球次数÷总次数”的结果。此时,学生能感受到黄球多、蓝球少,还能进行第四次猜测:可能黄球6个、蓝球4个,也可能黄球7个、蓝球3个。由于实验次数偏少,此时通过实验还不能很好地推断出袋中两种球的确切情况。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将实验次数逐步提高,继续让学生观察,直到推断出袋中黄球、蓝球的数量。最后学生打开袋子进行验证。 通过这一实验过程,学生从模糊地猜到有根据地推断,了解了统计的思想,明白了概率与统计的关系,了解到数据的随机性。 (责 编 再 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