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案例教学法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范文 马丽英


【摘 要】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一、二班的9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将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一、二班的97名学生作为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同时调查同学们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案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直观、生动,试验组的理论、分析能力要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于传统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提高了课堂知识吸收率,教学效果更好。
【关键词】诊断学 ? ?案例教学法 ? ?教学效果
在医学教育中,诊断学课程是临床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从基础课程转入临床课程的桥梁,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质量。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单向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二手知识,不能做到互动,必然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确定后,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合适的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临床诊治疾病能力的重要方法。为了培养实用型全科人才,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相继开展了案例教学,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优势逐渐得到认可,值得在医学教学中推广应用。为了及早培养同学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依据多年临床工作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在授课中合理地使用案例教学法,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青海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及2011级4个临床医学专业的班级共189名同学,将2010级的92名同学作为对照组,将2011级的97名同学作为试验组,两组学生原有学习基础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选用教材 ?对照组和试验组都选用由汤之明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卫生职业学校教材《临床诊断基本技能》(供临床、口腔、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等用) 。
1.2.2 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为绪论、临床常见症状的问诊、全身体格检查、心电图学基础(包括心电产生原理、心电向量有关知识及心电图导联体系) 、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1.2.3 授课方法 采取集体备课,然后由同一名教师分别给两组学生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1)问诊内容的讲习课安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教师给出临床常见的症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疾病知识,设计角色扮演问诊的内容,尤其要突出问诊的技巧及每个症状问诊的内容,并且要根据疾病设计出病人所要回答的内容。(2)全身体格检查内容的讲习课是安排学生根据健康史采集的内容,设计健康史中出现的症状相对应的体格检查的步骤和相应的体征来进行。(3)心电图内容通过以心脏激动过程与心电图产生的关系导入课程,避开复杂的心电原理,在讲授各章节心电图知识过程中,教学模式为:老师先给学生展示临床常见心电图案例、提出问题;由学生看图思考、分组讨论、分析各心电图案例提出的问题,找出答案;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精讲、归纳总结。(4)实验室检查内容则通过教师讲解实验室数值的正常值及检查方法,并给同学们临床病例,通过临床病例分析使同学们加深印象。
1.2.4 教学效果评价 ? (1)理论考核评价:在课程结束后使用同一份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并在试卷中加入临床病例分析。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课后调查评价:课后对对照组和试验组发放调查问卷,对上课感受等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经比较,2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床病例分析型试题成绩差异最大,见表1 。
表1 ?2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x±s,分)
组别 人数 总成绩 病例分析成绩
实验组 97 91.5±5.5* 16±3.2*
对照组 92 81.5±5.3 11±4.1
注:*p<0.05
2.2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对诊断学教学满意度为86.1%,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62.4%。
3 讨论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信息由教师传向学生,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单纯地接受信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参与者,教师既要选择好的教学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既能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又能够对学生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加以客观科学地评判和引导。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寓理论性、实践性和启发性为一体,针对性强的新型教学方法,它以开发学生思维潜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宗旨,挖掘学生思维潜力,扩大其思维空间,培养其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和方法论,能够逻辑性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式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百余年来,哈佛大学不断完善和发展案例式教学法,并以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深受全球各大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高才生和实用型人才。
3.1 案例教学法可提高学生的成绩
表1的数据显示,试验组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从表1的数据说明和对两组同学的问卷调查,案例教学在诊断学教学中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2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实践性强。传统教学法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例,因此,他们对基础理论与临床课程很难有感性的认识。案例教学法强调的不是具体的结论,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训练,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对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对所学过的知识能记得更牢。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创新。 (2)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的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使形象通过感官作用于大脑,使学生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传统教学法由于教师重视的是讲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给学生一种依赖的思想,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只是盲目地接受知识。而案例教学法学生则扮演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角色,课前必须认真预习理论知识,课中积极与同学讨论分析案例、积极发言,教师只是起着指导的作用,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角,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4)课堂气氛活跃。传统教学法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案例教学法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学生参与的程度是其他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这样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案例式教学注重的是案例,在课堂上串讲的时间要严格控制,否则会造成学生讨论发言时间紧张,表达不充分。在主要讨论的病例基础上,可以再穿插一些小病例。在下发病例后,教师对学生的督导十分重要。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显得比较茫然;另有部分学生对预习抓得不紧,这些现象将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在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及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同学们掌握诊断学课程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后续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临床课程应重视同学们临床实践的能力,诊断学这种桥梁课程既要重视实践,同时还要重视基础课程到临床课程过程中思想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针对同学们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在诊断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汪小燕,王绍锋,李秀丽.《健康评估》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5(2):109-111.
[2]秦永德. 案例教学法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888-889.
[3]单守勤,等. 案例教学是培养综合运用医院管理知识的有效方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1):85-8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