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观察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范文

    刘雪梅

    

    

    【摘? 要】目的:对观察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新生儿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上,所采用的护理模式也是常规化的护理,即不进行体位变换,观察组在该基础上进行体位护理,以此来对所选取的两组新生儿动脉气血变化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pH、PaO2、PaCO2及FiO2水平都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等都少于对照组,差异也明显,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进行该治疗方式并且辅助体位护理,可以对新生儿的肺通气功能及时改善,降低新生儿治疗疾病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保证新生儿能够及时恢复,所以,在临床护理当中,需要大力推广该护理模式。

    【关键词】观察体位护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9-0136-01

    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来讲,其在临床当中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其在生产不长的时间内就出现相应的呼吸困难和衰竭的情况。一般,主要就是其哭声从开始的正常,逐渐的转化为呼吸不畅和不规律以及以及暂停等情况,使得新生儿面部缺少颜色,尽管对其进行供氧也不能将其状况改善。所以,就需要加强合理的治疗,在实际的治疗过程当中,主要是应用相应的药剂均匀的分布在肺表面进行治疗,在采用该方法治疗中,需要将新生儿的体位进行變化,因此,主要就对观察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都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在获得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并且进行了同意书的签订。对胸廓发育异常的新生儿进行排除,对新生儿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数量为25例,男女比例为15∶10。观察组新生儿数量为25例,男女比例为16∶9。所选取的两组新生儿资料比较没有差异,有一定的比较性。

    1.2方法

    对照组除了相应的治疗之外,在护理工作中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模式,在实际的治疗中,保持新生儿体位保持不变,观察组主要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护理模式采用的是体位护理,首先,对新生儿进行气管插管,同时对其吸痰处理,使得新生儿的呼吸道能够顺畅。在保证新生儿体征平稳的基础上使得新生儿为仰卧位,头朝向另外一边侧向,并且在这种体位当中加设吸痰管,对药物均匀的分布在肺表面,同时和吸痰器进行连接,注入相应的药物。在等待三小时之后保持新生儿仰卧位,双上肢朝向,头向另外一侧转向,根据原来的方式对药物注入其中。三小时对体位实施一次更换,并且在用药六到八小时对肺表面做好吸痰处理工作,并且在体位变换中,医护人员需要使得新生儿能够安全,对新生儿所产生的病情和身体变化进行合理观察,使得新生儿的呼吸能够顺畅和体征的稳定性,将新生儿的相关基础性的护理工作做好,保证整体的护理效果能够良好。

    1.3观察指标

    对所选取的两组新生儿pH、PaO2、PaCO2、FiO2、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分析。

    2 结果

    2.1对两组新生儿pH、PaO2、PaCO2、FiO2对比分析

    通过表1可以发现,观察组新生儿pH、PaO2、PaCO2、Fi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新生儿CPAP治疗时间、氧疗天数及住院时间对比

    通过表2可以发现,观察组新生儿治疗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有着很好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常,相对于新生儿来讲,因为其肺部发育不是很成熟,在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之后,因为新生儿肺表面的活性物质不是很充足,这样就会造成相应的功能性降低,使得新生儿在生产不长时间就会产生呼吸困难的情况,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新生儿会产生呼吸衰竭的情况,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所以,本文主要就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对体位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

    同时,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病症类型,通过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其多发生于胎龄低于35 周的早产儿、母亲本身患有糖尿病的患儿以及围产期出现缺氧情况的患儿(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剖宫产患儿以及围产期窒息的患儿) 。经大量研究证实该病症与患儿肺部未发育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释放不足有关,胎龄越小则诱发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几率越高,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现阶段,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是药物联合物理治疗方式,选用的是肺表面活性制剂,并且辅助肺部通气对策,保证新生儿呼吸状况良好。肺表面活性制剂能够确保肺表面的张力会降低,对肺表层的细胞进行保护,从而将肺泡功能进行增强。体位护理主要就是三小时对体位更换一次,相应的体位对于肺功能的通气血流比可以重新分布非常有利,体位在变换中,可以将垂直线压力梯度进行降低,在各个肺功能当中的肺通气量可以均匀的分布。除此之外,对体位进行改变,还可以使得痰液能够有效的流入到大气道,在这当中,实施拍背和气流引流来进行排痰。俯卧位能够使得胸膜腔压力产生相应的变化,采用重力作用,将肺组织的压力降低,对氧合进行合理的优化,以此来对萎缩区域的肺泡功能重新舒张,再次进行血流和气体进行重新分布。

    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中,观察组新生儿其综合水平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都小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当中可以知道,观察组护理效果和对照组护理效果相比较,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其主要就是因为肺表面活性剂能够可以在肺表面实现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对肺泡细胞实施合理的保護。应用俯卧位以及仰卧位的变换实施治疗,从而将新生儿的胸腔容量扩大,以此来对肺部的通气功能增强,并且还可以对膈肌的运动模式和位置进行改善,对分泌物的引流非常有利,对新生儿的胸壁顺应性及时改善,使得新生儿胸部能够很好的发育。应用仰卧位实施用药,可以将新生儿的损伤和刺激性降低,在短期内可以对血氧饱和度提升。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进行不断变换可以保证药剂在肺表面均匀的分布,以此来对药物的效果最大化的体现出来,防止长期保持同一个体位使得新生儿身体产生不适。

    总而言之,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当中采用体位护理,可以很好的将新生儿的肺通气功能及时的改进,将新生儿的治疗时间缩短等,保证新生儿及时恢复。所以,在实际的临床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芳.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4):55-57.

[2]? 徐友岚,李婉仪,周秋红.观察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3):173-175.

[3]? 黄翠莲.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作用[J].河北医药,2017,39(18):2874-2876.

[4]? 杨柯庆.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护理中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02):218-220.

[5]? 邱文波,陈晔.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2例及其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3,22(05):74-75.

[6]? 钱敏,刘艳林,张玲.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68-196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2: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