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调查研究 |
范文 | 常乐 【摘 要】现代大学生因挫折承受能力不强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因此受到广泛关注。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水平。[1]针对此现状,作者从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就业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寻求解决途径,让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大学生挫折 挫折承受 方法:采用“挫折承受力调查问卷”对北京地区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再用SPSS软件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结果:1.受人际关系困扰越多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越弱。2.家庭氛围越差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越弱。3.就业压力越大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越弱。4.挫折承受能力与学生在校期间在学生会的任职经历、性别等无直接的关系。 一、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 承受力是指个体的心理对外界刺激所能接受的程度,[2]心理反应能力、应激能力、抗压能力和平衡能力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动力结构。[3]心理承受力指的是个体承受能力或者应对压力的能力。 (一)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发放问卷 460 份。其中,未能回收与作废的问卷共 23 份,占全部问卷的 5%,有效问卷共 437 份,占 95%。 (二)工具 本次研究所编制的主要研究工具是挫折承受力调查问卷,问卷共 30 小题,以“是”和“否”作答,“是”记 1 分,“否”记 0 分,其中15题使用反向记分原则。 (三)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采用团体施测方式,发放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问卷调查表。该量表信度、效度较好。 二、研究结果 (一)我们对参与本次调查的 437 名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数据进行了统计,调查人数437人,最高分6分,最低分30分,平均分20.52分,标准差4.62。 (二)依据挫折承受力问卷的得分情况,挫折承受力得分将分为三组:承受力差(小于12分)、承受力一般(小于20分大于13分)、承受力较好(大于21分)。各水平被试的分布情况:承受力水平差的,男生13人,女生9人,总人数22人,占比5.04%;承受力水平一般的,男生85人,女生94人,总人数179人,占比40.96%;承受力水平较好的,男生106人,女生130人,总人数236人,占比54%。 结果可表明有近半被调查的大学生挫折承受力需提高,因此进行挫折承受力的培养是现实需要。 (三)没有或较少人际关系困扰的学生,其挫折承受力的得分为21.79分,挫折承受强;有一定程度困扰或较为严重困扰的学生,其挫折承受得分在16~19之间,表现为一般;而人际关系有严重困扰的学生,其挫折承受力表现为差。通过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人际关系因素对挫折承受力的差异性影响显著。 (四)调查显示大学生犯罪都可以追溯到其家庭环境的影响,本调查中,来自和睦安宁家庭的学生其挫折承受力强于来自其他家庭的,见表1。 (五)不同就业压力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得分具体分布:无就业压力人数29人,均值21.93,标准差3.999,F值10.215,Sig值0;就业压力较小人数53人,均值22.58,标准差4.334;就业压力一般人数159人,均值21.19,标准差4.397;就业压力较大人数138人,均值19.72,标准差4.469,就业压力大的人数58人,均值18.02,标准差4.807。数据表明:就业压力越大,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越弱,选择就业压力大的学生,其挫折承受力得分只有 18.02 分,而就业压力处于一般水平时,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超过 21 分,表现为高挫折承受力。同时发现,就业压力对挫折承受力差异性影响显著。 表2表明:就业压力越大,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越弱,选择就业压力大的学生,其挫折承受力得分只有 18.02 分,而就业压力处于一般一下水平时,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超过 21 分,表现为高挫折承受力。同时发现,就业压力对挫折承受力差异性影响显著,见表 3。 表3表明:就业压力较大的大学生与无就业压力、就业压力较小、就业压力一般的大学生在挫折承受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就业压力一般的大学生与就业压力较小的大学生在挫折承受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总结:就业压力较小时,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表现为最强。 三、讨论和建议 (一)个人积极培养挫折应对方式,完善个体人格 挫折承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有意识的循序渐进的培养,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同时要求大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客观存在。具体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动参与各项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融入社会中,加强交流,锻炼实践能力,增加自身才干,完善人格,适应社会,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2.大学生要注重自身谦逊、积极、勇敢和自信的人格塑造与优化。在充分认识自己人格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自己的人格。高尚的人格对提高挫折承受力有积极的作用。 3.个体是无法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需要积极主动去营造和维护。内向的大学生更要多参加集体活动,注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当面对挫折时,能及时得到帮助,缓解不良情绪并战胜挫折。 (二)加强家庭与子女的沟通,建立有效环境 1.转变家长对子女的评价标准,家长要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挫折承受力的教育与培养,而不是单单注重子女的文化课成绩。 2.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父母对子女进行挫折承受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鼓励的方法和奖励机制,使其挫折承受力有实质性的提高。 (三)营造社会公平环境,给学生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并加强扶持力度 1.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抵制社会中的腐败现象,让大学生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下获得就业机会。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和说服力,以增强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2.加大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培养。新闻媒体应当加大对挫折承受力培养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且宣传工作要注重实效。 综上所述,大学生挫折承受力培养是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复杂工程,需要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方面共同努力,让培养大学生挫折承受力成为社会共识,让每位公民都能为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培养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智勇,罗珊红. 大学生SC L-90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 . 中國心理卫生, 1998(0 2): 77-78. [2]霍树生, 郝贵生, 王秀阁. 论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心理承受力[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1987(03):10-13. [3]姚俭建. 谈谈社会生活中的心理承受力[N].解放日报, 1988-06-2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