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范文 宋淑阳+胡英武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单一、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在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体系、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素质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职业生涯 规划 就业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专业学习更有针对性,从而提升就业质量,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共识。当今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由于自我定位不够准确、专业知识欠缺等原因找不到心仪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大多很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开展了相关课程,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待加强研究对策。
一、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现状
(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调查显示,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欠缺,一部分学生依赖父母帮助解决就业问题,还有好大一部分学生只有到了大三面临毕业的时候,才考虑就业问题。很少有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有清晰的规划,更谈不上对职业生涯有明确清晰的、长期、中期、短期目标的规划,即便有规划,也常常带有多变性、主观性和盲从性等特点。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单一
根据上级要求,大多高校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形式较为单一,多以规定项目课程开设为主。从教学内容看,契合学生专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很少, 教学内容缺少对实际规划方法的讲解,缺乏对就业情况分析、行业发展与就业前景分析,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从教学形式看,以合班上大课,理论讲授为主的组织形式,更难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普遍不强
许多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大多由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就业指导部门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各部门专业教师、辅导员等组成,学科背景繁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和培训,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生涯才剛开始,对学生专业又缺乏了解,无法胜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需的沟通交流、就业指导等工作。
二、制约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原因
(一)传统体制的影响
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重视,但重视往往是通过关注就业率而不是学生自身真实的就业能力。受传统体制的惯性影响,高校依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科研、招生、教学以及提高学校知名度等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开设的课程虽列入课表,但课程并不吸引人,在学生心目中却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二)社会观念的误导
从毕业学生情况了解,有一部分学生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不考虑自身的性格爱好与职业倾向,过分看重就业地区、单位类型、薪酬待遇、工作环境、工作稳定等因素,务实思想强烈;有一部分学生就业和专业学习的匹配度很低,读大学就是抱着体验大学生活的心态;有的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限制,在就业理念上往往寄希望于稳定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狭窄。以上原因导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欠缺、能力不足。
三、优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希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一)提高认识,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职院校在注重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与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夯实大学生就业基础,提高就业率,把它作为提高高校自身办学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要把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从政策层面、经费层面等给予大力支持,为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积极开展各种指导活动创造条件,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成为校园出彩的亮点,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
专门的组织机构和有效地运行机制是保证职业生涯教育规范开展的基础。专门的组织机构,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组的成立,可以让相应的指导教师有归属感,便于对全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定计划与实施计划。运行机制的完善,包含教育体系和服务体系。教育体系由课堂和校企基地构成,它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服务体系由专门机构的相关人员组成的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服务体系,由咨询室、咨询热线、咨询网站等组成,为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咨询、指导、解惑等服务。
(三)丰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
首先,要基于专业群针对性的选择教材或开发校本教材。具体内容要结合省市发展规划与就业情况、专业群发展相关政策与前景、学生个体指导等方面,组织人员编写具有地方特色、专业群特色的职业生涯规划教材,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
其次,要针对学生特点丰富教学方式。可开设常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以专题讲授的方式进行常规教学。同时可以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就业调查、就业创业成功人士专题讲座与访谈、专业实训实习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对职业发展、职业规划的认识;通过网络课堂和其他咨询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性格、职业兴趣、职业能力等测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专业前景、就业前景,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再次,要凸显不同年级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大一新生应以了解自我、熟悉专业、适应专业学习、开展学业规划为主,同时通过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了解与专业有关的信息,明晰就业前景;大二以深化专业认识、熟悉与专业有关就业岗位要求,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畅想职业生涯;大三以毕业顶岗实习为契机,学习就业礼仪与自我推荐技巧、做好就业准备等。序列化的课程内容设计,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提升学习有效性。
(四)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
筹建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多由学工线教师和辅导员组成。在这基础上,学校一方面可以引进几位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师,作为该课程的主讲人专门指导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对课程组的辅导员和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可以通过外出系统学习,获得相关资质后成为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也可以通过高质量的教研活动,营造良好的研讨氛围,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耀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0):123-124.
[2]何春风,赵文博. “三全”思维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析[J]. 理论观察,2012 (01 ):140-14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