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如何提升《进出口业务》课程文化内涵
范文 江运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
【摘要】讲授《进出口业务》这门课程,仅仅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等相结合,提升该课程的文化内涵。文章首先阐述了提升《进出口业务》课程文化内涵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文化内涵包括的几个方面,最后提出了提升《进出口业务》课程文化内涵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进出口业务》;文化内涵;措施
《进出口业务》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課程。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科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要依据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和市场对外贸专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让《进出口业务》课程的教学适应新的形势,就必须在充分把握该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外贸专业人才。
同时,进出口业务和国际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宗教、航运等密切相关,从事进出口业务是一个全面竞争而且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国际贸易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国际贸易合同所需的策略和方法是不拘一格的,而且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会经常遇见突发的事件和困难。因此,讲授《进出口业务》这门课程,教师仅仅只是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专业教育与诚信教育、专业教育与法制教育等相结合,提升该课程的文化内涵。
一、提升文化内涵的必要性
对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而言,《进出口业务》课程是高校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但是近几年企业和社会对于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颇有微词。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比较好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缺失从事国际贸易所要求具备的吃苦精神、诚信待客、保守商业机密等职业道德与精神。部分原因是该方面的教育在《进出口业务》的教材和教学中几乎没有涉猎,更谈不上讲授和训练。《进出口业务》教学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教育长期割裂,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和道德缺失,不会合作的现象比比皆是。而《进出口业务》是应用型课程,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在《进出口业务》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强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势在必行。
从国内外国际贸易实务的背景和趋势来看,当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快,并且日益成为一体。而经济运行,贸易交往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殊文化背景与文化环境日益为各国重视。认识文化差异并采取恰当策略使国际贸易在文化推动下实现真正全面的自由化是我们共同的课题。尤其是中国自2001年12月成为WTO成员之后,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中。近10多年来,中国的国际贸易业务迅猛增加,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发展规模空前扩大。但是,随着我国国际商贸活动的发展,由于跨文化差异引起的贸易障碍和经营困境对于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也日渐突出。传统上,涉外企业及工作人员将熟悉外语作为走向世界甚至融入世界的唯一途径。显然,在世界全面一体化的今天,单纯掌握外语这种语言工具已经不能保障对外商贸活动的顺利进行。人们在交际背景、社会制度、思想方法、观念、心理、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都会给对外贸活动带来各种各样的障碍。要想确保对外商贸活动的成功,促进贸易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就得重视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也就是说,在进行对外商贸活动时,要注意语言这种载体所反映的一个民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社会习俗、是非标准等文化因素,有意识地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否则只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淘汰。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突围而言,实务技能课程的文化改革将转变传统职业教育“重技能、轻素质”的困局。重视技能培养“工匠”的模式导致了学生职业素养较低,自我学习和提升能力较差。高等职业教育在时代变革的今天,必须寻找自己的发展突破点,才能够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才能有生存的空间。培养文化素养高、职业操守高、思维能力强,同时又具有相当职业技能的“全人”将为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树立一个方向。
二、课程文化单元内容设想
(一)训练学生“重合同、守信用”的品行
我国已经成为第一国际贸易大国,国际贸易已经广泛地在各行各业中开展,由于国际贸易的涉外特点和对国家、企业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对从事国际贸易职业的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案例教学来开展对学生诚信至上、遵守商业秘密的教育,同时教育学生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诚实守信要涵盖经贸交往的各个方面,教育学生要注意坚持原则,坚持职业操守,拥有“重合同、守信用”的品行。
(二)训练学生控制风险的能力
由于从事进出口业务必须同时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不管是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还是国内外经济状况的变化和政策波动,都使国际贸易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从事进出口业务时,要注意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例如在从事出口贸易时,训练学生防范和控制以下的风险点:一是国外买家的信用风险;二是出口环节中的船期风险、与海关监管条件不符风险、收汇风险等;三是财务风险,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税务风险以及出口退税风险等。
(三)训练学生的商务举止和礼仪
教师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要教育学生注重仪表,讲究风度,这些是国际贸易职场上的基本要求。要教授学生在正式的场合着装正式,服装搭配讲究,谦恭礼让。教师要在模拟贸易实战中训练学生握手、交换名片、谈判座次、如何参加宴请、发出邀请以及适当的语言表达(包括身体语言)等社交礼仪的规范。教育学生职场活动一定要按时到达,不能提前,不打乱人家的计划,更不能迟到,要准时。养成良好的时间和效率观念是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
(四)训练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当代的大学生就个体来说,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一般比较差。因此,在《进出口业务》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缺乏的问题,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团队合作模拟贸易实战的训练就成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教学中,把学生分为若干个谈判小组,每个谈判小组就是一个国际贸易业务团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国际贸易作业。在这个过程中,设定国际贸易谈判情景,从每一单国际贸易合同谈判开始,组织谈判双方模拟谈判情景。在合作中,鼓励学生淡化自己,突出团队,与团队建立互信,懂得担当责任和分享成功。
三、课程文化内容在《进出口业务》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贯穿“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提升文化内涵和通过文化内涵的讲授带动专业的学习”这一原则,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文化内容的教学。一是要对《进出口业务》中现有的文化内容进行提炼、归纳、总结;二是要将课程中没有涉及文化教育内容的章节加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改革,把文化教育作为技能教育的基础来设计整个课程体系。以文化为学习背景,以知识技能为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文化和知识技能教学的统一。
教学中规划出专门的文化课程单元,作为专业基础文化内容学习的保障。例如在教学入门课程(绪论)时,安排“对外贸易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作为单独的一节讲解。
在各个章节中有计划地将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设计到教学环节中。例如,在“贸易磋商”环节中加入“商务礼仪”,使学生明白合适的商务礼仪对合同达成的重要性;讲解“国际贸易支付方式——信用证”时,加入“信用证诈欺”和“信用证软条款”的案例,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和“风险防范”的意识;等等。
将《进出口业务》课程中涉及文化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出若干要点,例如“从事外贸的职业素质”“商务礼仪在外贸磋商中的重要性”“重合同、守信用”的理解等,然后在该课程的学期末,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组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中,邀请外贸企业人员或已经毕业的现在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学生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相关的进出口业务领域的文化知识;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在课余调研一家外贸企业,期末提交一份调研报告并附上相关的图片,而报告的内容更多涉及的是文化内容,如该企业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对职员的要求等,并计入平时成绩。
在现有的考核体系基础上,建立全新的考核體系,将文化内容的考核纳入到课程学习过程中;同时,期末考试引入“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通过这些方式的实施,可以将《进出口业务》的文化内涵完整地呈现在课堂之上,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佰英.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训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90-91.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16-18.
[3]罗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人才的专业素质培养[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
[4]曲恒昌.创建“诚信教育”,迎接WTO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03,24(04):74-7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