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不教之教”思想践行“和学”课堂的思考 |
范文 | 孙建顺 朱小亚 【摘要】文章基于叶圣陶“不教之教”思想,阐述了“齐梁文化”背景下“和韵”课程之“和学”课堂的特质内涵,以及实施“和学”课堂的要求与思考。 【关键词】叶圣陶;不教之教;和学;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基于‘不教之之思想培养学生自觉体育习惯的研究”(批号:YZ-b/2018/02)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齐梁故里构建‘齐梁校园文化的行动研究”(批号:XC-c/2016/38)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孟河实验小学坐落于齐梁故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和极富吸引力的“齐梁文化”底蕴。所谓“齐梁文化”是指南朝齐、梁两个时代的文化瑰宝。齐梁时代,儒释道三教圆融,是“和”文化的源头。学校既是基于“中庸思想”的哲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继承与发扬地域文化等考虑,又是基于叶圣陶先生“不教之教”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1961年9月8日,叶圣陶先生与内蒙古语文教师谈话时说:“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学生了解不透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予指点与引导,适当地多动脑筋。”这是叶圣陶第一次提出“讲的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讲”的思想,以后将之逐步完善与清晰,形成系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体系。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将这一思想概括为“不教之教”思想。学校基于这些思考,以“这里有一个新世界”为办学愿景,以“让生命在和园绽放”为办学理念,以“培和逊少年,育和雅教师,孕和园文化”为办学目标,全面构建“和韵课程體系”,打造适切学生发展的和韵课程。 课程的实施与落实主阵地在课堂。然而,传统课堂更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关注教师的个人素养,这样的课堂其实是远离学生实际的。基于办学理念与课程培养目标,学校倡导“和学”课堂,将“和研、和做、和思”作为课堂特质,旨在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新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与成长”的“学园”。 一、和研:课前要研究 课前研究学生、教材与学法,准确把握教材特点与学情差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起点与重要前提。基于此,我们要在课前进行充分与深入的研究。 1.研究学生 叶圣陶认为“学生是有生命力的生活体”,他们有自己的意愿、能力和兴趣爱好。教师不能将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简单地将教师的想法塞进学生的容器。由此可见,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身心状况和技能储备,研究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态度,分析所学教材与学生技能最近发展区的差距,即学生原来有没有接触过即将学习的内容、学过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对教学内容有无真实兴趣、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品质怎么样、教学环境如何等,这也是教学设计前最重要的前提。否则,教学目标只是基于教师的成人视角的臆想,结果往往南辕北辙。 2.研究教材 叶圣陶先生在1945年《谈语文教本——<笔记文选读>序》中指出“教本只是些例子”的思想,即教本不是终点,只是起点,对教师解读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无非是些例子”,是叶圣陶教材观的核心,也是其“不教之教”思想的重要内容。据此,我们要站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度,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目标整体解读教材,序列设计单元教学与课时计划,突现体育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多地挖掘教材蕴含的育人价值,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实现“不需要教”的目的。 3.研究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由此可见,我们要基于学生立场,追求教法与学情相贴切的教学设计。根据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意志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学习宜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中年级学生宜采用游戏法,高年级学生宜采用简单比赛法进行教学。据此进行篮球运球教学,水平一就宜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如学做解放军、动物运动会、灰太狼与喜羊羊等情况,组织学生的学、练、用动作技术;水平二就宜挖掘篮球运球的趣味因素,组织进行篮球运球接力游戏、运球抗干扰游戏、运球比花样多游戏、运球比配合默契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变化与挑战中,不断进步;水平三就宜进行简单的组合对抗比赛,如进行“运球+传球”游戏、“运球+急停”游戏、“运球+投篮”游戏、“运球+突破”游戏,如果学生篮球素养高,也可以进行三人制或者小场地、低篮架等简易篮球比赛。 4.统整研究 任何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者几种,而没有统整思想的研究,都是浅层次研究,或者是假研究,只有把“学生”“教材”“学法”真正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达成“学生+教材+学法=成长”的效果。 二、和做:课中动手又动脑 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单一使用听讲手段,平均学习保持率为5%,使用阅读手段为10%,使用声音/图片为20%,使用示范/演示为30%,使用小组讨论为50%,使用实际演练/做中学为75%,马上应用/教别人学习保持率最高,达到90%。由此可见,单一的学习方式效果欠佳,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等学习效果较好。基于此,需要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更多地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组织个性化的活动探索,序列化的互动交流,自主化的思维完善,结构性地呈现资源,让学生“动”起来。 1.自主,让学生经历技能形成过程 叶圣陶认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一边教,一边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学,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候主动地把所学的知识消化,自觉地动脑筋。” 基于此,在体育教学中,就需要适度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尝试的机会,自主体验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与失败,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如在水平一前滚翻教学中,教师示范与讲解动作要领后,给学生每人一张体操垫,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一开始学生练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翻歪了、滚动不流畅、滚动后站不起来等,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怎么样将这些问题解决,而学生也发挥了聪明的头脑,有的学生用“抬头看天”来解决低头问题,有的学生用颈部夹纸片来解决含胸问题,有的学生提醒双腿同时均匀用力跌蹬地,就能解决“翻歪了”的问题。正是由于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的过程,虽然学生完整动作还有所欠缺,但就解决局部动作问题,都有着独到的想法与感受。 2.合作,让学生抱团解决技术难点 叶圣陶说:“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够逐渐自求得之。”这里的多方设法,除了自主学习,还包括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将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困惑进行解决,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与讨论,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功能。还以水平一前滚翻学习为例,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学练,就某个技术环节障碍可以突破,但完整动作质量与高品质的动作更需要同伴合作与协作,这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观察动作、相互评价动作、相互提醒注意事项、相互协作就有助于突破动作难点。如学生两人一组,一人做垫上游戏“不倒翁”,即以头的后部在两手支点前着垫,依次经颈、背、腰、臀向前、向后滚动,另一人位于同伴一侧,一手扶肩一手扶腰,顺势助力帮助同伴滚动,这样就能突破前滚翻“滚动依次着垫”的动作难点。 3.交互,让学生在教学中运用技能 叶圣陶非常重视“举一反三”应用能力的培养,说:“来学的人如果学一光一,不能举一反三,受益就不多。所以教了一,同时要引导来学的人能够反三。”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应用与做小老师”的机会,让学生及时运用自己的所学所获,去教需要帮助的同伴。还以水平一前滚翻为例,当一部分优秀学生学会技术后,就可以委派他们充当“小老师”,协助教师走入各组,手把手地教同学。当多数同学学会技术后,也可以让学生轮流充当“学生”与“小老师”,相互角色体验,充当“学生”身份时还可以“卖萌”向“小老师”发问,以检测“小老师”的教学能力。这样,学生就在“兵教兵”的学习氛围中体验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势必会在交流实践中逐渐积累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三、和思:课后要反思 叶圣陶指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赞成“讲授”,主张“自求”,注重的是教、学双边互动的认知過程。学习中与学习后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1.反思学习过程 学习要在活动中进行建构,就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基于此,教师就要明确学习目标,将学习要求具体化,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如水平一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把前滚翻的动作要求,提炼出运动口诀,“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像圆球”,并使用图片,形象化讲解动作要领,让学生理解与牢记动作要求。这样学生在反思中,就可以针对具体化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反思与改进。组织学生反思,既可以让学生填写量表进行反思,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观察与评价。反思既要反思学习易错处,寻找错误原因与改进措施;也要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如前滚翻滚动自然、流畅的原因,将这些经验通过反思总结出来,实则也是该课的重点与要点,有利于同伴之间相互借鉴,提升学习效率。 2.反思教学行为 经验+反思=成长。教学是一门留有“遗憾”的艺术。反思亮点,可以形成耀眼的亮点,形成独到的教学智慧。反思“败笔”,正视存在的问题,可以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就反思方法而言,有自我提问法、教学诊断法、行动研究法、交流研讨法、案例研究法和观摩分析法等。就反思呈现的形式而言,有反思日记、反思札记、教后日记、再教设计、教案中批注反思或问题单等。就反思的广度而言,根据课堂教学因素,可以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教师素养等一级指标,细分成若干二级指标,逐个进行梳理与反思。 3.反思学习方式 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要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做中学。然而,这些倡导的现代学习方法,并非适合每个教材和每类学生,倡导这些现代学习方式,也并非唾弃传统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无论是现代方式还是传统方式,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先天不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情境、教育资源条件、教育内容性质、学生年龄特征、学生个别差异等因素,灵活选择学习方式。课后,教师也需要从多维度反思分析各个教学环节的得失,为下次授课寻找更优方式。 和研、和做与和思,既是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节点,也是任何一次学习活动的三个环节。其中,和研是学习的前提,和做是学习的关键,和思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核心与保障。和思的要义,需要渗透在各个环节与各个方面,离开“和思”,“和研”与“和做”也是虚假的,浅层次的,必将成为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成尚荣.伟大心灵的时代回响(上)——五位现当代教育家教育思想对核心素养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10). [2]孙建顺.课后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