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管窥 |
范文 | 冯利英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在探索中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为此,本人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的成功和快乐,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开放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究。小学课本的知识是人类创造的现成财富,但在教学中,我们要逐步诱导,让学生自主去探究获取知识,发现规律。 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除按课本要求剪成16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外,再启发学生能否转化成其他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学生便兴致盎然,手脑并用,积极思考操作,剪拼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得出圆的面积=1/2周长×r=πr2;拼成三角形,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得出圆的面积=周长×r÷2=πr2。这样,学生自主参與探究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不仅加强了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三、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必须具有三个特征 第一,在学习的目标上,追求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第二,在学习的内部控制上,是一项自我调控的学习;第三,探究性学习更依赖于充分的沟通、合作与支持。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间的全方位多向交流较为充分,不同的人可以对某一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与方案,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如小组讨论、研讨交流、分析辩论等方式,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 (责 编 行 之)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