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博客:架起课内与课外习作的桥梁 |
范文 | 张改红 郑州教育博客的推广,为学生习作发展提供了契机。怎样通过郑州教育博客这个自媒体平台,让写博成为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习作水平呢?这一直是我思考与努力的方向。 一、让写博成为阅读的后续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量逐渐增多,然而真正到习作练习的时候,学生却又表达不出来,平时阅读过程中的好词佳句一个也用不上,阅读与习作练习成了“两张皮”。怎么办? 为了促进阅读与习作的结合,我将教育博客引入课堂,每次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学生将前一天阅读中点滴的感悟在博客中进行记录,或长或短,可以是故事内容,可以是读后感,也可以是对阅读内容的续写……这样,读中有思,读中有写。 一名学生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原来上网就是玩玩游戏,和别人聊聊天,从没有想到,在网上我还能写出好的文字,记录自己成长的痕迹。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习作水平,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同学的习作内容,学会了取长补短。” 还有一个同学这样写道:“除了生活中的朋友,我还有许多小博友,虽然从没有见过面,但我们在文字中一同记录生活,共同成长。” 通过写博,可以促进学生更多地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读中练、读中写,从而提高习作能力。 二、以写博促进课内读写结合 学习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掌握文本。在充分学习课内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课内读写练习,更好地理解课文。 例如,我们在学过《山中访友》《草虫的村落》之后,指导学生写《我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学过《詹天佑》之后,指导学生写《假如我站在詹天佑的塑像前》……通过这样的练笔,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同时,将优秀习作在班级文学交流群里进行展示,让班里的学生与家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其他同学或者家长针对这些习作进行点评,最后这些习作经过再次修改,发到教育博客上,供更多人学习。 三、以写博促进习作向课外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因此,教师应利用学校周边丰富的人文环境,创设习作的机会。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的文本内容,将习作与生活、实践进行结合。例如,在春天,让学生走进绿博园,拥抱大自然,在花的海洋中尽情玩耍。学生自然有感而发,他们的习作不再“干癟”,而是变得“饱满”……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学生最好的写作素材。 写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架起了课内习作与课外习作的一座桥梁,它促进学生阅读与习作的结合,促进课内习作向课外习作拓展,同时更利于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表达与交流。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育博客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B18252604) (责 编 帕 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