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劳动与智能是并驾齐驱的
范文

    史道祥

    

    

    在巴甫雷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纪念馆,保存了许多当年巴甫雷什中学留下来的生产实习工具:有农用的播种机、脱粒机、扬谷机,有工用的车床、钻床、铣床,还有供实验、维修用的仪器仪表、钳工工具……

    因为我们国内对巴甫雷什中学坚持劳动教育的做法存在不少曲解,我特意了解了一下当时苏联的劳动教育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列宁的综合技术教育理论指导下来制定的,但在具体实践中走了不少弯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片面地强调“实际”忽略了科学基本知识,把教学的重心转移到生产方面,教学从属于生产劳动,使普通教育蒙受很大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政府要求学校把全部力量放在学生系统学习科学知识上,忽略了综合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教学又与生产劳动脱了节。苏共十八大以后重提教学必须同生产劳动紧密联系,重新审订了教学大纲,加强对学生的实际训练,由于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而没有深入贯彻下去,但乌克兰共和国有结合自己实际的劳动教育实验(不只是巴甫雷什中学一家)。苏霍姆林斯基1958年在给赫鲁晓夫的信中就提到:

    在10多年时间里,我们学校的教师集体,其中也包括我个人,为达到一个高尚目的——不是帮助年青一代准备考入高校,而首先是准备参加工人和农民的劳动而工作着,以使青年对劳动的追求如此热烈,如此充满崇高而豪迈的精神……在战后头几年,我们就已发觉,受教育者把考入高校当作唯一目标,这给他们的道德发展带来极其有害的后果,使他們脱离劳动人民的生活。这一缺陷不但使我们农村教师感到忧虑,而且可以说使我们感到难过,引起我们的内疚……

    我们知道有很多中学,那里的教育集体多年来一直为尽可能帮助青年做好劳动准备工作着。……即使数百所中学的工作尚无足轻重,即使它没有解决生活提出的所有课题,但不能小看已取得的成绩。在数百个进行生产教学的乌克兰学校中,已做到中学生能熟练驾驶拖拉机、康拜因(联合收割机),具备了车工、钳工、畜牧技师、农业技师的专业技能,毕业之后可立即走上工作岗位。

    上世纪60年代,巴甫雷什中学的学生在修理播种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纪念馆资料照片)

    1952年,苏共十九大提出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伟大任务和普及十年制教育的重大任务,迫切需要实行综合技术教育——学习现代生产的一般原理,掌握现代生产劳动的基本知识(动力学、机器学、工艺学、生产组织)和技能技巧(读图制图、计量实验、加工装备、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教育所要研究和掌握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要求的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手工生产劳动。为支持建教育实习工厂和教学实验园地,苏联政府下令把工厂、企业用不着的机器设备无偿赠送给学校,要求地方政府把节余经费给学校购置综合技术教育的装备;修改有关学科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计划里增设新学科,如1—4年级增设手工劳动课,5—7年级设实习工厂和教学实验园地,8—10年级设实习课,组织生产实习;加强师资培训,利用校外技术人员如工厂工程师、拖拉机站工程师、农学家、汽车司机、木匠师傅等到学校来兼课或帮助教师。

    巴甫雷什中学的劳动教育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典范,最初的儿童劳动教育就显得与众不同——能够自己建造适应不同学龄学生操作的实习工具,如儿童教学电站、低电流发动机、小型儿童机床、小型农机具……我们来看两段小学生作文:

    我的叔叔是一个康拜因手。他开着一台大机器。他面前是一大片麦子。锋利的刀子割断麦秆,送进脱粒机。脱粒机给小麦脱粒,麦粒小股小股地流入谷箱。一辆汽车开来,把麦粒运到麦场上去……会有很多的白面包。

    ——尤拉

    我们学校有一台小小的脱粒机。就是这一台机器……同学们在学校园地里收割完小麦,捆成5捆。小脱粒机开始嗡嗡响起来。它把小麦脱了粒,我们把麦粒装进口袋。我们将用来播种。

    ——万尼亚

    村里有自动化的康拜因,但孩子们只能远看不能操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孩子玩单纯的玩具,他们很快就厌烦了,如果是“真的”可以亲自操作的机器,对孩子来说就是有益的、有用的而且是有趣的劳动,是严肃的工作。劳动与智能是并驾齐驱的,你越会用手工作,通向科学的大门向你开得越大。较早地参加生产劳动,会使综合技术教育更容易实施,并为在学龄晚期广泛地掌握综合技术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创造条件。

    参观各种农工机具期间,纪念馆讲解员带着我们来到一个看似玩具的小汽车前:“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小轿车模型!”驾驶座位可以容纳两个小孩,仔细看,方向盘、油门、刹车、转向灯一应俱全,真像那么回事儿。

    “这可不是一般的玩具模型。”讲解员打开后备箱盖,露出发动机和电瓶,“它是轿车的微缩版,是真的,电动装置,换上新电瓶还可以开着跑呢。”

    我们称它为“巴甫雷什牌小轿车”!

    回国后,我赶紧查阅《帕夫雷什中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记录中,还真有这样类似高科技的新鲜玩意儿:

    ——低年级学生劳动中有游戏成分,构筑和制造模型先从使用软金属丝和塑料薄板做起,如用铁丝制作拖拉机、汽车、飞机模型。

    ——孩子们总是耐心地学技能,学会了,他就有权去学习驾驶微马力汽车(这是供八九岁的学生驾驶的)。学会驾驶微马力汽车之后,学生还想去驾驶摩托车,随后又盼着驾驶真汽车。

    ——少年机械师小组10—12岁的孩子学习驾驶微马力汽车,然后是摩托车,这个小组能力较强的学龄中期学生则学习驾驶拖拉机。我们所有的男女生到十四五岁时都会驾驶拖拉机和汽车。

    ——1965—1967年间,高年级学生在自动化小组和无线电电子学小组里,以及在电工和无线电技术课上,装配了45台电子计算机,都在数学、物理、化学和语法课课堂上得到应用。高年级学生同5至8年级学生一起为低年级制作了两辆微型汽车,安装了两座儿童电站,制造了40多套儿童工具……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纪念馆的讲解员在介绍微马力汽车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智慧不光在头脑里,而且表现在指尖上。仿照真机器制造和使用活动模型,只是创造的初步阶段,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学会独立思考,编制新机组,发现新用途。他一再重申,这不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化,也不是过早地专业化,而是劳动的基础、技术素养的基础、创造的基础。

    置身巴甫雷什,我们不得不再次思索劳动教育的实践意义。列宁早在《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中,就不同意“中学应该同时是农庄”的观点,他认为“不能把这种思想硬套在‘中学上,硬套在用学生的劳动可能‘抵偿中学的经费这一点上”,劳动是人的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时朴素地认识到,在共产主义理论创立时,人们难以想象得到,种地需要掌握电子技术,而现在我们的田野里已经出现了带有程序控制的点播机,普通的庄稼汉也面临着掌握新型劳动的任务,这给新型分工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带来无限的可能性。对学生而言,劳动的乐趣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使各门科目的深入扎实的基础知识,与某一门科目、某一方面知识的特殊兴趣的发展相结合,才能唤醒、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果本应成为少年科学家、未来学者的学生落到平庸书呆子的地步,那些没有表露出明显才能的天分,就永远也无法发挥出来了。

    因此,劳动本身不是目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前提是生产需求而不是教育本身,是促进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教育的本真不能改变;真正的结合点是科技进步与人的需求的碰撞点,是教育的渴望而不是被动的应付,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前瞻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必须改变。如今,我们的社会正从工业时代跨入信息时代、数据时代,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人的创造力和个性全面发展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劳动——将被赋予新的内涵而得到加强!

    (责 编 再 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