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班的“弱势”英语老师 |
范文 | 【案例】 “吴老师,你们班英语是谁教?”当我說是小C老师时,大家马上默不作声。小C老师在本部教学成绩不理想,才被派到了我们学校。和小C老师搭档,大家自然都不太愿意。 我对小C老师原先也不了解,因为搭班,我和她交流才多起来。她悄悄告诉我:“吴老师,我可没有以前的英语老师那么厉害哟。”从她的话语中,我读出了她内心的自卑,我淡淡一笑,说:“哎呀,多大个事儿啊,我们一起努力,尽力就好。” 果然,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开始在她的课堂上捣乱,我想想,问她:“我在办公室里办公效率很低,我可以坐在教室后面吗?”她是个性格开朗的人,说:“你来,我还高兴些,这些娃儿更认真。”上完课,她真诚地说:“你要帮助我,你觉得我课堂上的问题出在哪儿?”我直言相告:“上课我们抓重点,不要和学生啰唆。不过,其实这个毛病我也有的。”我还说,“可以向英语学科的老师请教啊,毕竟隔行如隔山,我也不懂。”她是一个上进的老师,马上请教他们的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给了她许多真诚的建议。 可是,最后月考,她的教学成绩仍然是倒数第一。 我是班主任,面对科任教师这样的事情,我绝对不能有半点埋怨。我们需要同心同德,荣辱与共,风雨同舟。我告诉她:“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只要你一直努力,结果就会越来越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坚持早自习和学生一起读英语,下午一起帮助单词听写没有过关的同学过关。我在班级表明一种姿态:必须学好英语,不能偏科。 一位家长给小C老师打电话表达不满,小C老师悄悄问我:“吴老师,我该怎么办?”我说:“你按照你的方式做,如果遇到什么事情,所有的责任我来担。”其实说这话的时候,我的心跳得厉害,可我是班主任,是这个团队的领头羊,面对困难必须得担着。 我经常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夸赞小C,告诉他们,我们的英语老师有多辛苦、多负责。表扬次数多了,学生更多地认可了小C老师,家长们也看到了她的努力。后来,小C老师学会了和家长交流联系,让家长在家督促孩子学英语。她还和我商量:“我想组织一次英语活动,你能不能提点建议?” 最近考试,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在持续地进步,已经达到了年级中等。现在每天都能看到小C老师脸上快乐的笑容。 【交流】 薛远:案例中的小C老师,不就是当年刚毕业的我吗?看到她,就回想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的种种不堪。可惜我没有碰到过吴老师这样的班主任。我不得不感慨,有这样用心和负责的班主任,还有什么工作是干不好的?小C老师何其幸运,能遇到这样肯帮自己的班主任! 王向前:弱势学科的老师可能有以下特点:1.老师性格柔和,管理学生不力;2.老师教学风格欠活泼,难以吸引学生;3.老师业务功底不强;4.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弱势学科的课堂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课堂管理掌控能力不足,课堂过于随意,教与学效率低下;2.课堂花样多,重点却不突出,缺乏突破重难点的合理设计,3.课后缺乏练习与反馈,疏于检查与落实。 刘强:弱势学科的形成也可能源自师生的相互埋怨。有老师上课时喜欢表扬另外的班级,变相甚至直接批评正在上课的班级。学生也会对此产生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师生互相埋怨,甚至有时候家长也加入其中,成绩自然每况愈下。构建积极的师生互动关系,才能教学相长。案例中的小C老师逐渐地从不能掌控课堂,到积极组织学生活动、积极沟通家长,正是这种关系的改变,促进了学科成绩的提高。 豆志超:我也曾是一个“弱势”教师,毕业之初担任班主任和生物老师,一年后被免去班主任,只担任文科班的生物教学。学校基本否定了我的教学能力。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我深刻地反省自我,认真总结自己从带班到生物教学中的所有问题。我将《打造高效课堂》作为研究生论文的题目,全面系统地梳理高效课堂的构建要素,完成了硕士论文。这种系统梳理让我短短半年时间就得到了迅速成长,教学风格开始成熟。半年后我有幸重新担任了新年级的班主任和生物教师,班级成绩优异,很快就证明了我的能力与成长。那半年是我教育生涯的转折点。 刘佳:学校的主要产品就是成绩,如果班级成绩差,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都会对你“另眼相看”。所以,唯有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成绩更加出色,才能在学校站稳脚跟,才能在学生中有威望。努力钻研教材,潜心研究班级学情,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虚心向老教师求教,是提升教学成绩的捷径。寻找和学生的共同爱好点,让学生与自己更亲近,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 王俊茜:班主任帮助科任教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如果科任教师的执行力差,那就培养负责任的课代表,在收交作业、检查背诵等落实检查中起到带头和监督管理的作用;如果科任教师课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班主任就要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用好班委,让课堂有序高效;如果科任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在善意提醒教师的同时,也可以组建学科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学促教。 邬宗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协调各科教学和建立良好班风学风,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整体成绩较差的班级可能有一个学科好,但是大部分学科都不会好;整体成绩好的班级,虽可能有个别学科较弱,但是大部分学科都不会差甚至比较好。班主任与其把主要精力放到某一科任教师身上,倒不如抓好班风和学风,协调各科教师来促进班级成绩的提高。 魏俊起: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以逐渐由弱变强。多读书:读好书是必由之路,肚里没有墨水,就没有资本和机会“征服”学生;上好课:课堂生动高效,师生情感交融,课讲得有趣,学生听着不累;蹲课下:强化课后的联系与反馈,加强检查落实的力度,让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学会应用;投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制胜的法宝,教师应学会与学生共情、共商、共研、共同进步,既保持底线,又与学生情感交融。 董会:要精准扶“弱”,破解“弱势”难题。学校考核时,一般所说的弱势学科,就是该科目升学上线人数少或者平均分低。可以根据班级成绩情况,精准找到影响成绩的重点学生。班主任组织教师和重点学生探讨交流,制定合理规划,精准扶“弱”,可促进班级和学科成绩发展。 张少斌:“弱势”学科教师更要学会鼓励学生。鼓励实际是重塑的过程,它是一种正向心理暗示。“你很优秀!”“你的字写得很漂亮!”“你的学习很认真……”积极的语言暗示会让人如沐春风,不仅被表扬的对象的认识会被引导,全体学生的认知也会被引导。当学生被积极的能量场引导时,他们一定会积极正向地发展。 侯小锋:班主任要构建积极的班级氛围,为教师提供舒心的课堂环境;班主任要积极与科任教师沟通,规划共同的班级愿景;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和科任教师形成班级管理合力;班主任还要做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黏合剂,形成教学战斗力。在班主任的不断引领下,在班级形成具有战斗力的教师团队和积极向上的氛围,班级成绩一定会越来越好,弱科也就不容易出现了。 【点评】 秦望:“弱势”学科教师的存在,一方面真实呈现了教师之间学历背景、教育素养等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唯分数论”仍然是考评教师的主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社会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强烈冲击,不注重专业发展的教师,更容易变成“弱势”教师。 教师的“弱势”是相对的、动态的,“弱势”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努力和环境的改变中逐渐变成“强势”教师。但是若教师本身不具有主动性,那么教师个人的发展也会具有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弱势”教师的改变,需要在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互悦机制,建立“两情相悦”的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会让一些教师形成弱势心理。学校应正视教师之间的差异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给予教师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倡导互帮互学的教研风气,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想办法帮助其快速成长,提高其教学能力。管理者的肯定和信任,是“弱势”教师由弱变强的最大动力。 教师个人应积极发展自己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系统化地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系统梳理本学科的名师成长途径,系统研究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和管理水平,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让自己获得成长。 (本期文字由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8+1工作室提供) (责 编 晓 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