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积分制在语文合作学习中的运用 |
范文 | 吴银贞 为了确保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改变高中学生的“被学习”状态,我们采用积分制设计了一套科学的管理系统。 一、积分制策略运用的理论依据及案例比较研究 1.积分制理论依据 积分制在日本环保、我国户籍管理、绩效考核等领域中都有运用。在教育领域,如学分制、日常规范评比、班主任管理中也验证了其成效。 积分制采用加分、减分的方式,奖励需要的行为,减少或消除对自身不好的行为,是一种强化,符合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 2.积分制运用案例的比较分析 笔者在任教班级中展开了对积分制运用的比较实验。选择一个男女比例各占一半、课堂较沉闷、不主动发言的理科班,以及一个男生5名、女生20多名,不管上课还是下课都是静悄悄的文科班。理科班积分量化为“默写、问问题、作业、考试”,文科班积分除此以外还增加了“值日、为班级做事、其它学科学习”等细则。评价分为加分、减分两档,每周一次积分统计,分数最低的小组在班级中为大家表演节目,第二周分数清零,重新计算。 实验结果发现:理科班课堂发言中,出现好几位发言和背书主动者,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出现的问题是“小组发言落在少数同学身上”。文科班改变很大,从被动学转向主动学,从9月到12月积分累积变化为:发言从52次上升到240次,默写全对58次上升到140次,主动帮忙从0次上升到170次,请教老师从20次上升到170次……可见积分制有效,语文学习与班级管理以积分制整合,效果更显著。 二、语文合作学习中积分制策略的有效运用 1.民主制定,积分量化 民主制定积分制,教师与学生全员参与,充分讨论与征求意见,形成公约,自愿结组,并自主确定小组名字,比如“由我作组”、“杂货铺小组”、“星空随想”等。组队后先给出一个星期的“蜜月磨合期”,让学生体会自己在小组内的存在感,适应期间可申请换组调适,整个过程都是开放的,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意愿。 积分制还需充分讨论出细则,有分层的指标,比如语文学习方面下一级指标是发言,而课堂发言又分为四级指标,如发言有思辨、精彩,发言清晰、完整,发言准确、但表达需改进,参与发言、但不准确,分别赋5分、4分、3分、2分的积分,这样的量化细则就能照顾到小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 2.自主管理,积分制度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根本不可能有正常的教育。”因此积分制实施主体一定是学生,教师需要“隐退”幕后,培养一支能够公平、公正参照积分制自主管理的队伍。小组长每星期更换,轮流负责小组内成员“积分的盈亏”。整个班级的小组管理实施主体是值日班长,同学们机会平等,每人都可申请做值日班长,使学生真正地实现了自治。 积分制度化不仅体现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还体现为每个组员积分的制度化。我们制作了每组一张的“积分点卡”,让每个人的努力都能显而易见,从而激励小组合作学习。 3.小组拼盘,积分科学化 为了提高组员的主人翁意识并解决组与组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我采用了小组每星期抽签,使小组间可以组合,以二小组拼盘方式来赢取积分,以此可以削减小组发展不平衡的负面作用,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一个小组在接力写随笔的积分中常落后于别的小组,采用“拼盘”形式之后,该小组得到另一小组的有力支持,落后面貌得以改观。 4.合理分工,积分责任化 组间不平衡现象得以改善之后,需要正视的是学习小组的内部差异,“因材施教”可以解决小组内的不平衡。如在《种树郭橐驼传》“感知人物形象”这一教学环节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学习任务单,4人分工合作:找一位会画画的学生尝试用3分钟时间为郭橐驼画一幅简笔画;一位学生负责梳理出郭橐驼一般情况:姓名、籍贯、职业、特征、主要事迹等;一位学生写一句能代表郭橐驼的经典语录;最后一位学生阐释小组人物画创意及经典语录的选择理由。任务单引导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任务,真正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5.小组反思,积分动态化 积分制在实施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过分量化,“唯数据”。分值和细则的制定需要做出调整。在动态调整中,提高了积分制的可操作性,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度,体现了积分“补丁”的修复能力,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尊重。 6.理解包容,积分弹性化 积分制要留有弹性空间。在实验中有两个特例。其中一位是男生,父母很忙,无法监护,形成了迟到、旷课、抽烟等坏习惯。我同意他毛遂自荐担任值日班长,但由于自身旷课等原因扣分过多,打击了同组组员的积极性,所以规定他的积分扣到5分为止,从而让这位男生较易达成目标,又保证大多数的积极性。另一位是女生,小组落后,拒绝表演节目。我跟她沟通之后,采取她说的一些方法加入计分细则中去,还批准她暂时不参加积分制。经过一段时间,她调适好之后主动加入,而且表现积极。所以,积分制也要尊重少数甚至是个别学生的需求,留有弹性,才会显现出它“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7.小组评价,积分激励法 为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向“唯分数”,我们进行了综合评价方式的探索。每月进行一次小组成员的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同时以进步的分值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每学期的总体评价将每月的统计进行汇总。以组为单位的的积分制,保证每个学生既在展现自我,同时又有集体意识,每月表扬优秀者,制作海报张贴在班级中,以此形成积分制激励文化。对于分数偏低的小组进行“表演”的惩罚,搭建展示平台,积极引导学生的综合表现。 三、积分制有效运用效果 在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9.5%的学生认为积分制的好处有:克服了胆怯、拖沓,调动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组内合作交流;18.9%的学生认为弊处有:增加了学习压力,使学生关系有点疏远,制度上仍不完善;19.1%的学生家长认同其鼓励性价值。上文个案中的女生写下这样的感言:“这是我从小学到高中从没体验过的制度,很特别也很有效。至少我在这一年里觉得自己改变了很多,和同学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有进步,和同学的合作也更加默契,这是令自己惊讶的改变。” 积分制能“以点带面”,带领全班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同时从课堂延伸到作业甚至是拓展。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即使“惩罚”,也是在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当众演说的心理素质。这与语文 “听、说、读、写”的素养要求是合拍的。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郭向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