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施
范文

    喻敏良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是对人最基本的要求,而且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所在。高中学生正处在走向成熟的时期,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有助于他们对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认真思考,从而为其自身发展增强内驱力,为其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保障。因此,普通高中学校应大力实施社会责任感教育,并科学规划,精密部署,常抓不懈。

    一、实施原则

    仅以普通高中学校为例,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和理解不能停留在机械的知识记忆,因为这样还只是对责任的一种“浅知”,真正的认知是以主体的体验、感知为中心,脱离不了对主体的准确定位,而其行为则离不开主体的具体实施。因此,相比其他课程,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对主体性的强调,既有对传授过程、传授内容易于理解接受的考虑,更有出于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行为这种教育特点的考虑。

    2.实践性原则。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并非抽象与绝对的。知是行的基础,行是知的外化,行可以提升认知。青少年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深化对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认识,从而产生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动机。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具体而现实的,应充分遵循实践性原则,并认真贯彻实施。在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施过程中,这种实践性原则具体体现为认知内容、教育过程和评价方式的实践性。

    3.灵活性原则。社会责任感教育本身与文化学科教学不同,纯粹的知识传授并不是其主要目的,它强调的是体验、判断、觉醒、行为这样一个生成过程。所以,社会责任感教育过程应是一个极具灵活性的动态生成过程。这种灵活性具体体现为打破固有的教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观念,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创新评价方式。

    4.循序渐进原则。任何一种认知、行为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此,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其一,要对自己负责,强调自尊、自律、自强;其二,要对他人负责,尊重他人,学会奉献;其三,要对家庭负责,尊敬长辈,关爱幼小,体谅父母;其四,要对集体负责,具有集体荣誉感,积极参与集体事务;其五,要对社会、国家、自然负责,认真学习、提高能力,明确身份、履行义务,为社会、国家、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实施途径

    根据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特点及普通高中阶段的具体情况,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对普高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1.课堂教育。课堂教育是普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课堂教育可分为专修课堂教育和非专修课堂教育。专修课堂的设置、专业教师的配备、专门教材的编订,是普通高中落实社會责任感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而其他任何学科课堂,也应成为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辅助课堂。相应的科任教师应善于把握切入点、触发点,适时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

    2.班级经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由具有良好责任意识的个体组成的,其良性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优秀班集体的建设应做到:人人履责,人不重责;定期轮责,责不固定;民主评责,严格追责。人人履责,人不重责,重在相互制衡,使大家都感到履责的必要性;定期轮责,责不固定,重在相互体谅,从而使大家尽心履责;民主评责,严格追责,重在学优秀、明不足,以增强责任意识,完善责任行为。

    3.活动实施。校园活动是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实施载体。每一所学校都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多内容、多层次、多形式的校园活动。活动可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实施主体,以班团活动、升旗仪式、各种节日(如母亲节、教师节)庆典活动等为实施载体,让学生切身体验、加深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相应的社会责任意识。

    4.社会实践。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遵循学生意愿,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及将来择业方向选定实践单位、岗位;二是形式多样,可以是现场参观,也可以是岗位体验、课题研究等;三是学校可以通过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实践单位,签订相应的服务条款,制订多种实践方案。

    以上四条培养途径,各有其侧重点,同时相互作用,是一个培养体系。在具体实施中,每一个年级可以各有侧重;每一条途径,学校都应进行规范的设计,以便统一推广。

    三、评价措施

    正确评价个体的社会责任感离不开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评价是对其社会责任教育情况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其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社会责任感教育并非单纯强调对于抽象、机械的书本知识的掌握,它从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是一种觉醒和意识,并外化为言行举止。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其评价措施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检测评价有所区别。一是参与评价的多主体。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施比较灵活,其过程涉及的评价主体可以包括自我、同学、老师、父母、活动负责人、实践单位员工等。二是评价依据的多样性。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评价依据可以是知识测评、调查报告、专题论文、影像资料等,也可以是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了相应要求的具体行为。三是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出于严肃性及长效性的考虑,社会责任感教育评价应该强化评价的有效性。每一学期、每一学年应综合不同评价主体给出的评定结果确定评价分数,划定相应的等级,并将此作为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还可考虑将其作为向高校推荐的重要参考。

    四、结束语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有自我存在的价值,任何个人都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同时,只有人人都承担起自己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和谐发展。所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无论是对于个体的发展,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普通高中学校应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感教育,明确目标,周密部署,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会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 张慧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