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火山喷发
范文

    李佩宁

    传统教学里,教师通常会直接告诉学生醋和小苏打会发生中和反应。而稍微现代化的教学里,教师则会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重现这一过程。向自然界质疑,通过探究提出合理的解释,并最终应用于实践,这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方式将极大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逻辑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发展。

    一、课程重点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观察记录不同材料混合后产生的现象,从而发现醋和小苏打能够发生反应,进而对这种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出解释,最终将这一科学规律应用于火山模型制作中。

    【涉及领域】科学、化学、地理、美术

    【建议年级】小学低年级

    【建议时间】基础课程130分钟;拓展课程20分钟

    二、课程任务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找到能够发生反应的两种材料,并将其运用于火山模型的制作中。在课程中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式,感受科学家发现与运用科学规律的过程。

    三、课程步骤

    1.导入(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询问对火山的认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简单总结火山喷发现象的成因,若学生不够了解,还可以通过视频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火山的形状为什么多是周围像山峰,中间凹陷?

    (2)火山内部的构造是怎样的?延伸到地下的结构是怎样的?

    (3)火山喷发出来的是什么物质?是液体、固体还是气体?温度、颜色、气味分别是什么样子?

    由于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是从书籍、电视上了解过火山喷发现象,所以教师要与学生充分讨论火山,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对火山的形象、原理有直观的认识。

    开始时不用过多讲解火山原理剖面图,仅仅将必要的专业名词简单解释就可以,否则极易影响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理解会有难度。

    2.宣布任务及评价量规(5分钟)

    【宣布任务】制作一个火山模型,能够模拟火山喷发现象,大小和形状不限。呈现评价量规(见表1)并提供材料。

    【材料】各种颜色的超轻粘土或橡皮泥、塑料杯子、塑料盘子、移液器或勺子、面粉、酵母粉、小苏打、糖、盐、醋、洗洁精、番茄酱、水。

    3.探究实验材料(25分钟)

    将所有材料的样品和实验用的塑料杯子或者盘子发给各小组,要求小组以多种角度对材料进行研究。学生需要自行设计表格进行记录,记录的维度不限。该环节持续5~10分钟。

    开始时,学生可能不会想到过多的维度,教师需要巡视,选出一些维度比较丰富的组,请组员向全班展示。还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

    (1)材料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2)将糖和盐混合在一起,还可以分开么?

    (3)把醋和水混合在一起,还可以分开么?

    (4)把两种固体混合在一起与把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相比,有什么不同?

    (5)想让两种固体混合,更好的方式什么?

    (6)固体和液体可以混合吗?

    (7)为什么液体之间更易融合而固体之间不容易融合?

    (8)番茄酱是固体还是液体?

    学生将对“反应”“固体”“液体”等词的含义有直观的认识,在总结中也会尝试使用这样的专业名词。接下来,要求学生继续完善材料的观察表格,同时开始第一次实验:将材料两两混合,对混合以后产生的新材料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完成后,将记录表交给教师检查。

    学生会很容易地发现,醋和小苏打混合在一起时产生了气泡。在多数小组发现这一现象时,教师要停下来与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泡?如何证明?

    (2)原来的材料发生变化了吗?

    (3)原来的材料变成了什么?

    (4)反应和没有反应,有什么区别?

    (5)把盐和糖混合在一起,它们变成别的东西了吗?为什么?

    讨论结束后,如果有条件,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查询这种现象如何发生。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要求各小组提出验证这是什么气体的方案。

    4.设计火山制作方案(15分钟)

    基于前面的观察,学生发现可以用醋和小苏打模拟火山喷发。此环节,要求各小组设计火山制作方案,并上交方案换取制作材料。

    5.制作火山(40分钟)

    各小组领取材料并进行制作。教师进行巡视,根据小组情况引导小组进行讨论。

    常见的问题通常是:火山内部会产生反应,但是达不到喷发的状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火山内部喷发出来的是什么状态的物质?还可以使用一瓶汽水,摇晃以后打开。学生很快会发现,火山的形状应该是口小肚大,内部可以加一些洗洁精或者面粉增加浓稠度。

    完成实验的小组在引发放映前示意教师,教师可以用手机录制成视频以便总结时进行重播。

    6.小组汇报(30分钟)

    给每个小组至少5分钟时间,要求小组对材料研究、火山设计和制作进行汇报。之前录制的视频可以在这时重播。给其他学生提问的时间,也可以对进一步制作方面的改进提出建议。

    7.火山原理回顾(拓展,20分钟)

    教师总结,带领全班进行知识性回顾。教师可详细讲解,之后让各组讨论以下问题并统一意见。

    (1)如果有一件抗高温高压的衣服,你穿着以后从火山口向内部探险,最终会到达什么地方?

    (2)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

    (3)如果在地上挖一个井,一直挖到地球另一面,从这个井扔一个东西进去,这个东西的运动状态会是什么样?

    (4)为什么地球内部有这么高的压力,而地球没有爆炸?

    (5)我们能不能运用这種压力?怎么运用?给出设计图。

    (责任编辑 张慧籽)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