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追寻教育规律 探析和谐语文教育
范文

    董鹏

    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和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积淀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成长、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教育者站在学生的立场,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健康成长。

    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一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不和谐。有的语文教师无视语言运用的艺术性,只侧重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主题的挖掘;有的过于侧重工具性,对每一篇课文都做出过于细致的解读,唯恐有所遗漏。二是教与学的不和谐。在课堂上,教师往往讲得很多,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少。三是教材的处理与课外积累不和谐。在课堂上,教师耗费大量时间解读教材,却忽视了学生的课外积累。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和谐语文教育”理念,即追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平等的对话过程;追求教材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合理的利用过程;追求语文与其他学科资源科学合理的整合过程。

    一、追求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的对话过程

    1.让学生在文本中自由行走,在字里行间肆意流连

    有些语文教师常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加给学生。比如,他们在自我解读的基础上设计问题,让学生跳进自己预先设计好的“圈套”里,配合自己完成教学任务,以教师的理解替代学生的体验。而和谐的语文教育应该让学生自由地走进文本,以自己的亲身感悟和体验去真实地触摸文字,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形成真实、平等、和谐的对话过程,品味每个人从中获得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和谐语文倡导的走进文本的思路是: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学什么—学以致用。实践证明,让学生按照这种思路走进文本,就能为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深入而和谐的对话奠定基础。当然,这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文本解读能力和知识水平,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設计与驾驭课堂的能力,才能确保师生在和谐平等的对话过程中完成语言的学习,并获得精神的成长。

    2.加强阅读、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的阅读、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关联,教师在教材处理的过程中要理清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综合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将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要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在学习过程中要突出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三是在实践探究和学科整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人文精神的形成。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黄河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木兰诗》几篇课文,写作课要求“学习抒情”,综合性学习课是《天下国家》。教师在处理教材文本时,需要统筹把握好整册、整单元的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条件与情境,进一步加强阅读、写作与综合性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追求教材学习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合理的利用过程

    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语文学习需要有量的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古人也很重视量的积累。但有些语文教师对文本过度解读,走进了“死胡同”。面对一篇千字左右的课文,有的教师竟然要讲两三个课时,并以主观剖析刀斩了人文之美。照这样下来,一周五课时,一学期90节课共3 600分钟,若要学完初中三年6本教材18万字,要花费21 600分钟,每分钟平均8个字,时间都浪费在教师的“磨蹭”上了。

    这样的课堂教学,即使学生经历了最好的语言运用能力训练和提高的过程,还是不能通过语文学习完成积淀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成长、形成健全人格和个性生命的过程。没有这样的过程,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就无法达到一定的高度。语文学科不像理科那样可以通过一道例题就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语文更需要“举三反一”,这里的“三”就是指大量的课外积累。

    鉴于此,和谐语文教育理念主张追求教材资源与课外拓展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是整合教材,缩短课本学习时间。如一周用2至3节课学课本,2节课阅读,1节课写作、读书或交流。二是少做题多阅读。教师可向学生推荐三类书,即知识类、传记类和文学类,书目的来源可以是与课文相关、课标推荐和中外经典名著。同时,可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美的文句以积累写作资源,只有读、背、写结合,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三是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学校的各项活动、家中的起居生活、社会的热点事件、传统节日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和实践的情境或场所,要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追求语文与其他学科资源科学合理的整合过程

    语文学科只有与其他学科科学合理地整合,才能使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一是利用综合性学习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有朋自远方来》《少年正是读书时》,下册的《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等,都可以与思想品德、音乐、历史等学科知识进行整合。

    二是依据教材内容巧设主题,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以“雨”为主题,实现学科内与学科间的整合。将各学段跟“雨”有关的课文进行梳理,让学生感受不同文体、不同形态、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雨,引导学生与其他学科教师配合,将各学科跟雨有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如让学生从地理学科中感受雨的形成、雨与气候的关系、雨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等;从生物学科中感受雨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等;从音乐学科中感受雨的旋律与人生的喜怒哀乐……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主题式、立体化的课程整合中享受综合性语文学习的过程,体悟自然的有形之雨及人生的无形之雨。

    总之,语文的教育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过程。这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谐语文教育旨在让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对话过程中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师生在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里享受语文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实现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 郭向和)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