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一堂好课的八种意识 |
范文 | 闫兴刚 课堂是学校开展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只有打造高效课堂,才能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为此,教师们孜孜以求,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力图使每节课都发挥出最大的启智育人作用。而笔者认为,想要上好一堂好课,教师应具有八种意识。 一、目标意识 目标就是对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为行动指明方向,是维系组织各方面力量的核心。具体到课堂教学,就是要解决或确定为什么要上某一节课的问题,这节课要让学生学习什么知识、增长什么能力、获得什么成长等。要想上一堂好课,就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由于教材是依据国家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育人目标来审核确定的,因此成为重要的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此外,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还包括学生学业质量的检测标准和学习情况。 每堂课都有基本的目标体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标既是一堂课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其呈现和表述要力求简洁。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应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最终达成目标。 二、设计意识 教学目标确定后,选择何种方式方法及流程环节推进课堂教学活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利用各种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课堂设计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先进理念,对宏观规划和详细流程作出合理安排。每个模块或环节都有独立的任务,并形成紧密连接的有机整体。教师首先要成为一个善于谋划设计课堂的能手。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将使整节课层次清晰、环节流畅、层层递进、动静合宜、生动高效。 三、主体意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主体地位。课前预习、课后练习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有些教师主次不分,上课思路不清、冗长拖沓,还布置大量的机械性作业,造成“课堂不精心,课后狠布置”的恶性循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占用了学生休息、实践、体验、阅读、丰富课余爱好的时间,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抹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一切课堂活动都是以学生的主动学、自主学、合作学、展示学、检验学、完善学贯穿于“学”的始终。无论是哪一种教育,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要求学生把对知识的掌握运用,用自己的语言,以规范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发学生深度的思考、记忆、理解、运用和表达,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合作意识 《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应让学生经历自主学、合作学的过程。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这种由不同基础和思维模式造成的差别,恰恰是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碰撞、激发灵感的前提。合作交流学习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同时,合作学习还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激发创造性。 五、调控意识 教学设计好比一张蓝图,教学的具体实施则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调控,因为教与学的过程是动态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张弛有度的调控,教师应成为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能手。合作学习和适度竞争,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调控,就是要通过赏识、激励、评价与反馈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有效合作与良性竞争,营造自主學、主动学、参与学、努力学的良好氛围。 六、时控意识 课堂教学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并当堂达标。要让每一分钟都取得实效,不能浪费。教师要精心备课,精选、精练、突出重点,以使课堂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传统课堂上,教学进度和学习状况基本上都靠教师把握,但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主线的课堂上,往往不会按教师的预设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增强时控意识,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限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七、达标意识 每一节课都有其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或目标,教师要有强烈的达标意识。有些目标难以当堂检验,如情感化目标;但知识技能类的目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当堂检测,且检测方式也很丰富。教师要想上好每一堂课,就必须牢牢树立达标意识。要设法使每节课的目标都在课内完成,不要拖到课下或下节课。要使每节课都相对完整,都能达标。只有做到堂堂清,不寄希望于课下,才能为学生减负,才能提质增效。 八、育人意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工作者与“教书匠”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既教书又育人,一个是只会教书。课堂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德育不能停留在口号、标语上,不能局限在特定活动中,而是要深入到每一个学科,渗透到每一堂课。教师要深入挖掘每堂课的德育元素,以德启智,以德润心,德能并重,德智共生。在课堂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下,帮助学生自然养成良好的习惯与品德。 教育教学是教师的主业,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的智慧生成、生命成长,都是在教师一堂一堂的课中慢慢生发、慢慢提高、慢慢发展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不仅指当下的教育质量是由学生未来的成就体现出来的,也是通过一堂一堂的课慢慢积累起来的。因此,也可以说教育是“实”的艺术,只有每堂课的高效扎实,才能奠定成功教育的基石。只有教师认真、精心地把每一堂课上好,将一堂堂的好课积累起来,才能为学生将来的成功提供助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