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县域中小学立德树人的课程化路向探索 |
范文 | 赵建军 近年来,山东省莱州市教研室力倡“思想引領,专业担当,文化再造”的理念,遵循“继承优良传统与开拓创新思路相结合”的思路,立足区域教育实际,创新教研教管机制,不断丰富业务内涵,引领服务学校和教师,在县域新课改尤其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探索中展现了独特的专业核心领导力。 一、核心概念 1.立德树人 教育是立国之本,振兴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 虽然从字面上理解“立德树人”,就是立德和树人,但它有着丰富而特定的内涵,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狭义的德育。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应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道德方面全方位、全素养地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课程化 所谓“课程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在十余年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推进学科课程优质化建设,使学科课程凸显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和价值。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按照课程设计原理和运行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立德树人的优势功能。三是将各类课程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在学校层面,课程是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县域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定位,尤其是区域内中小学的各种资源优势,整体布局、系统调配,科学转化、合理推进,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校产品和课程行动释放出应有的育人价值和育人效果。 3.县域中小学 立德树人课程化涉及两大行为主体。一是县级教研部门(含各教学部和教研员)。县级教研部门要充分发挥引领、指导、管理、服务四大作用,着力于课程与教学规划组织、研究创新和评估反馈等方面的实践工作。二是县域中小学(含学校和教师)。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课程化行动观照到县域内的所有中小学,使立德树人课程化行动在学校这个“终端”实现结构化、协同化和县域均衡。 二、基本内涵 1.整体设定:总体思路 立德树人的课程化,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牢牢抓住课程育人的“初心”,统整县域内的学科、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所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课程实施的行为、创新管理、调控机制和课程评价等,上下合力,创造性地架构县域中小学立德树人的课程化体系。 2.要素解析:基本原则 (1)课程序列化 对于“课程化”这个关键点,需要把握好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课程序列化。一方面,各类课程要构成一个“整体序列”。可将学校层面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一切学科与活动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学科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二是传统文化课程,包括山东省教育厅设置的“传统文化”必修课程,以及县、校开发的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课程;三是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学校自主开发的各种课内外、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这三部分课程将共同构成中小学立德树人课程系统。 另一方面,每一类课程应体现“独自序列”。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从课程的高度,在整体布局、贴实设计、规范运作三个维度上,深入研究各类课程的实施指导意见,从课程目标定位,到课程内容规划,到课程具体实施,再到课程评价调控,形成体现各类课程属性和优势的立德树人课程化的内在序列,以便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方向引领和具体指导。 (2)行为一体化 所谓一体化,既是结构化行动思维,更是追求高效低耗的行动策略。结构是决定事物的存在状态及其效能发挥的关键元素。当下,县级教研部门和学校都应冷静面对、理性思考、科学破解一个现实课题,即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应如何以更加科学的组合、更加合理的内在联结“立”在学校,服务于学生,如何将承载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课程育人目标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行动,以最小的成本投入,释放出最大的立德树人价值。 学校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层级,课程只有在学校中进行创造性实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行为一体化的关键点是学校层面的学校课程建设。这里的学校课程,是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国家和地方课程、本地教育资源,由学校进行规划和组织实施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生动、健康发展的一切学科和活动。 三、切实路向 一是县域整体设定。县级教研部门,要结合县域教研工作基础,根据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确定三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侧重点。对于学科课程,要在十五年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侧重于优质化建设;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要以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山东省教育厅研制的《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为主要依据,进行系统化建设;对于实践活动课程,要以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深化学生的道德实践和情感体验为重点,深度发掘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优势的各种资源,并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着力于特色化建设。 二是学校和教师层面的落实。县级教研部门设定的序列课程是最终的教育产品,还需学校和教师结合校情和学情进行再度开发。在学校层面,需要根据课程计划,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遵照学校的办学理念,紧扣校本化育人目标,统筹三大类课程,使之形成一个集约化的整体结构,以避免各类课程各自为政所导致的课程体系臃肿、课程容量扩增、课程表爆满的现象。在教师层面,一定要达成课程行为的协同一体,最大限度地避免教师单兵作战、学科教学割裂发展等不利情况的出现。 作为县市级教科研部门,莱州市教研室将在县市级层面上坚持大局调控,通过理论引领、成果示范、随机指导、集中教研,大力促进县域内各学科、各学校、各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与专业共建,力争在学科建设层面、校际发展层面和教师行动层面,实现县域立德树人课程行动的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 ? 姚力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