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课学习在小学高年段数学“复习巩固”环节对学困生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摘 要:微课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后辅导方式正逐步走进家庭。为了更好地了解微课学习对学困生的影响,文章将对广州市某小学高年段学困生和数学任课教师的访谈记录、调查问卷、成绩记录等信息进行内容分析,从数学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度,微课学习对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成绩、学习能力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微课学习的实施、微课设计的改进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内容分析法;微课学习;学困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434? ? ? ? 文献标志码:B?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14-0061-04 小学数学相比其他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严密逻辑性的基础学科。[1]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批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一线教师一直不懈努力的方向。在2017学年课题组开始尝试将微课学习应用于学困生的“复习巩固”环节中。初衷是借助这种新型的课后辅导方式提高学困生学业成绩,并减轻教师、家长的负担。在这一学年的学习过程中,课题组分阶段收集了学困生以及数学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还跟踪对比了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本文将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情况,学困生参与“复习巩固”型微课学习的反馈信息等,来阐述微课学习对于学困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策略建议。一、研究設计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来自新港路小学五、六年级12个教学班的50份学困生及其数学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以及学困生的成绩记录。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围绕50份调查问卷以及访谈记录等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设计维度进行深层次分析,以此了解微课对学困生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3.分析维度 以每个学困生及其数学任课教师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作为分析单元,进行了以下维度的划分: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情况,学困生在使用“复习巩固”型微课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反馈分析[2]。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数学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情况
从统计结果可知,在课堂上能经常受数学教师关注的学困生人数不多,只有32%(见图1)。有88%的学困生每周获得数学教师的课外辅导时间不足2小时,而其中36%的学困生没有获得数学教师的课后辅导(见图2)。辅导学困生时间不足的问题也让数学教师感到很无奈。课堂上要兼顾教学进度,不能耗费太多时间去照顾学困生。而课后想利用午间时间辅导,又担心影响学生的休息。放学后辅导又顾虑他们回家的安全问题。而学生自身方面,是极不情愿教师课后辅导的,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所以在态度上会表现得比较抗拒。
我们再看教师课后辅导的内容(见图3),92%的学困生课后被辅导的内容是督促更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题,而58%的学困生则是被留堂补做功课。教师课后辅导一般是安排任教班级的几个学困生坐在同一个课室里,有补作业的、有更正错题的。教师会轮着批改学生更正好的题目,或批改他们补好的作业,遇到实在不会做的,教师就点拨一下,实际上分配到每一位学困生个人的辅导时间是很有限的,辅导内容也较为零散随意。专门针对学困生自身存在的知识点缺漏的辅导则不足30%,这就是课后辅导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一个原因。 2.学困生参与“复习巩固”型微课学习的反馈 (1)学习兴趣的反馈
从统计数据可见,76%的学生是喜欢这种复习形式的,而且92%的学困生认可微课学习的作用。在微课类型的选择上,可以看出学困生比较喜欢由同学制作的微课内容,占100%(见图4)。微课的制作本身可以是草根研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成为微课的研发者,而微课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再加上内容的创新有趣,让原本课堂上枯燥乏味的复习巩固环节变得富有吸引力,这也是有效吸引学困生观看微课的一大优势。部分学困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弱,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又不敢提出疑问,而微课可以随时看、反复看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学困生慢节奏的学习特点。从图4中可以发现,喜欢微课讲解知识点的学困生有90%,喜欢讲解易错点的有84%。这两类微课能很好地帮助学困生回顾课堂内容,能够让其在课后对知识点进行再梳理和再巩固,这种 “弹性”的学习方式让学困生找到了自己的学习节奏,并逐渐跟上学习进度,这是学困生喜欢微课学习的另一个原因。
同时,我们将与学困生的访谈记录进行整理分析,从他们的角度将微课学习和教师面授辅导的优劣进行了对比(见表1)。发现学困生更钟情于微课学习作为课后复习的方式。利用微课学习进行课后复习减少了师生面对面的辅导,“微课老师”的帮助能减轻学困生的心理负担,大大减少了学困生“留堂”这种标签活动。但微课学习的不足之处就是交流互动性欠缺,学困生的某些疑惑不能及时解决。 (2)学习成绩的反馈 学困生的后进成因比较复杂,其中有家庭因素、智力因素、不良习惯影响等。如果我们从数学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了解进行分类,可以得到图5中的统计数据。 12个实验班利用微课学习进行“复习巩固”两个学期,课题组在中后期每隔一个月进行一次测试,共收集三次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对比,情况如图6-9所示。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92%的学困生在观看“复习巩固”型微课后学业成绩都有所提高(见图6、7)。特别是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困生(见图8),他们进步的幅度比较大。这个群体的学困生由于家庭督促管教欠缺,前期学习习惯一直没培养好,而在课堂上,他们普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偶尔会破坏课堂纪律,学习态度比较散漫。课后他们大部分都不会请教同学和教师,积累的不过关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成绩一直处于下游。借助手机、电脑观看微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新鲜有趣的事情,所以每次发布微课,他们都能在教师的督促下及时观看,对于知识的难点他们会二次观看。 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困生即使课堂上很努力地去听课,也无法吃透全部知识点。他们一般表现为比较胆怯、不爱发言、做题速度慢。而微课学习这种新型的线上学习模式给予了他们灵活、无压力而且可多次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困生,多次反复观看微课内容,有利于他们“细嚼慢咽”知识点[3]。统计数据显示他们进步幅度虽不如学习能力强的学困生,但对比以前进步还是可见的(见图9)。 (3)学习能力的反馈 在与学困生的访谈中,课题组设计了“你是如何使用微课”的问题,根据学困生的回答,整理信息如表2所示。 在反馈的信息中可以发现,“微课老师”的出现培养了他们自我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困生愿意主动多次观看微课(占86%),特别是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他们能主动回看微课寻求帮助(占64%)。这些数据都体现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涉及动脑、动手的内容他们就比较抗拒,“积极思考”“提出质疑”“ 动笔探索”等这些学习品质学困生还是比较欠缺的。 利用微课学习进行课后复习巩固大半年后,课题组与学困生的数学教师进行访谈,收集了一些学困生的转变情况(见表3)。
数学教师的反馈反映出部分学困生在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学困生在“参与度”“主动性”“互动性”等方面呈现出进步的状态。相比之前单纯的课后辅导阶段,学困生对学习的投入状态是有明显区别的,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三、启示与建议 课堂40分钟已经不足以满足各层面学生的需求,微课学习为课后“复习巩固”无疑提供了一个可行而有实效的学习方式。但微课在“复习巩固”环节的应用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和值得担忧的地方,例如:微课学习欠缺互动交流的短板如何解决;如何激发学困生在微课学习中“动”起来;怎样落实好课后的微课学习;如何持续吸引学困生参与到微课学习中。 根据以上问题的启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及时与家长沟通,落实微课的应用 学困生學习的惰性比较大,所以课后如果不依赖家长的监管,很难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家长的配合和监督是微课实施的重要前提。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 (1)首次应用微课学习的班级,在家长会上必须向家长说明微课的使用要点。学生要习惯回答“微课老师”的提问;在播放过程中遇到暂停按钮提示,要先暂停让孩子有充分作答时间,再核对答案;重复看的时候可以选择重点环节观看,避免浪费时间。 (2)学生播放微课的工具要监督使用。因为学生对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免疫力极低,所以为了不影响他们的学习,严格监督使用是必须的。 (3)在应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家长了解学困生的使用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是受父母和教师关注的。有值得表扬的地方,及时对学生进行肯定,有倦怠不足的地方,要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 (4)及时收集家长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微课学习状态和使用情况最为了解,所以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值得重视。“微课老师”的出现很大程度减轻了家长的辅导压力,也舒缓了紧张的亲子关系,所以只要多和家长及时沟通,他们一定能乐于配合教师,发挥家校“组合拳”的威力。 2.教师开放QQ或微信解答通道,加强互动沟通 增强微课学习的互动交流一直是微课制作者不懈努力的目标。学困生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如果不能及时解答,一旦积压起来,必然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效果,家长无法解答的疑惑,可以让学生利用QQ或者微信求教教师。教师给学困生开通了这些便利的解答通道,不但能将他们学习上的疑惑及时消除,更重要的是这种零距离的沟通,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特殊的“待遇”,瞬间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与此同时,教师线下要对这个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如课堂上巡堂辅导、课后一对一的针对性辅导都是有效的补充,弥补了线上学习的不足。 3.制定激励制度,及时检测微课学习效果 让学困生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就必须完善微课学习的激励机制[4]。学困生完成每一节微课的学习任务可以获得“奖励星”,奖励星的累积可以兑换他们喜欢的“学习愿望”。例如:免做一次作业,平时成绩加分,当一次教师小助手或者成为微课录制人等。同时数学教师要定期检测学困生微课学习的效果,每单元增加一些难度适中的小测试,成绩有进步的学困生可以通过表扬信、奖状或者QQ群、微信群等进行公开表扬。好的激励机制会让学困生从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动力,是学困生持续学习的推进器。 4.关于“复习巩固”型微课的设计建议 (1)录制人多元化,增强学困生的参与感 “复习巩固”型微课学习是以复习巩固旧知为主,所以微课的录制人不一定要限制在教师群体,也可以尝试邀请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参与其中。即使录制的效果不尽完美,但学生变身“微课老师”这一亮点足以吸引学困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适合学生去录制的数学复习型微课可以是“讲解操作”类型的,例如:怎样画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等。也可以是“分析典型错例”类型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先收集学生们的一些典型错例,让做错的学生自己说说错误原因和提醒学生的注意事项,两三个错例组成一节微课内容即可,教师在后期制作中再针对这类型错误增加配套练习巩固一下。这些制作虽然草根,但优点在于贴近学生、来源于学生。一节微课如果是学生所期待的,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那枯燥乏味的复习内容也将变成学困生的美味“补品”。 (2)完成微课“任务单”,增强学困生的使命感 部分学困生不愿意动脑、动手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被动式地接受知识。为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动”起来,微课中可以布置“任务单”。例如,巧设一些疑问,解决一组习题,或者要求在微课里、同学中或者课本内找到解题方法等。这些小任务可以分布在微课的各 个环节,学生完成后要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及时评价记录。完成任务单的任务量决定了每个学困生获得的“奖励星”数量。 有了学习任务,自然就会产生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让学困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接收器,让“任务单”激发学困生“使命必达”的欲望。 (3)微课练习进阶式设计,激发学困生的挑战性 学困生在微课学习中怕动笔,其原因之一是微课练习的难度没有区分好,学困生遇到稍难的题目就会打击他们完成后面习题的信心。练习进阶式的设计更有利于学困生循序渐进地巩固知识,在心理上有利于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也便于教师对学困生学习程度的掌握。习题的难度可以分三个梯度,基础级别—巩固级别—变式级别。即便是“变式级别”也不建议难度太大,合理的挑战性才能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微课的设计、实施,包括今后的改进要更多地从激发学困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去考虑,不要让微课学习变成一种新的负担和压力。我们所期盼的微课学习不仅能带给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是一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5],希望更多的学困生能从中获益。参考文献: [1]刘燕晖.微课在小学高年段数学“复习巩固”环节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Z3):89-91. [2]高鹏,和学新.教育研究中内容分析法的应用:路径、问题与改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10(4):80-85. [3]严银英.利用微课课后转化数学学困生刍探[J].成才之路,2017(32):99. [4]何丽结.以微课视频助力学困生学业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4):110-113. [5]魏江明,张学军,王梅,等.我国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作品研究综述——基于內容分析法[J].中国远程教育,2014(10):78-82. (编辑:李晓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