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归因及调整策略 |
范文 | 彭雯 [摘 要] 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而言,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他们基本上都是在中考中失败的,对教师和学习无形中存在着一种抵抗情绪,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必须改变旧的 “师道尊严”的教育观念,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达到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归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7-0049-01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关系,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带着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教育效果通常好于其他教师。 一、中职学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的因素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有效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在“职业学校的教师难当、学生难管”的新形势下,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从教师方面看 1.教育观念滞后 一些教师仍推崇封建时代的师道尊严,“唯师是从”,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学生尊严、情感、自信等人格价值的需要,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容易在师生之间产生对立和隔阂。 2.教育方法失当 教师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可接受性,而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学生横加指责,甚至挖苦讽刺,会引起学生压抑、不满或怨恨的情绪。随着这些消极情绪的积累,就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不满和对立情绪并通过具体事件引发师生之间的矛盾冲突。 3.教师榜样丧失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该是最崇高、最有权威的榜样,教师时刻要从思想道德、行为仪表等方面给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榜样作用。但现实中有些教师的行为却违背了学生的期待,如不够爱岗敬业、缺乏爱心、专业知识贫乏等。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之情会逐渐消失,从而产生对立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 4.师生关系失衡 中职学校里有不少行为偏差生,他们常常挑战教师的管理底线。如果教师一味采取强硬的管理手段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当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教育时,学生很容易就会对教师产生怼懑情绪,甚至是当面争辩,造成师生间冲突现象的发生。 (二)从学生方面看 1.青春期叛逆心理强 不少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佳,厌学情绪较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年龄上又处于青春叛逆期。对教师的建议和忠告往往不能虚心接受,做事冲动,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事往往不考虑后果。 2.心理素质不够健全和成熟 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够明确,意志不够坚强,耐挫折力不强,情绪有时波动较大,对老师的教育与批评不能正确认识,时常会产生和老师顶牛、抵触的现象。 3.缺乏对教师劳动的理解和尊重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性格上比较自我。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的行为偏差越来越严重,学生因不服从教师管理而出现的“碰撞”现象时有发生,对教师的苦口婆心不能善待。 4.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中职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失去兴趣的原因主要是原来基础不扎实,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导致成绩落后,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要建立和谐的中职学校师生关系,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 1.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自我意识和情绪控制方面都有待提高,与他们打交道不仅要注重管理艺术,还要有教育智慧。宜采取以教代管、以疏代堵、以教育代批评的方式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互相尊重的关系,关注他们的发展和差异,对症下药,引导和促进他们身心发展。 2.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养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养,教师的品德和学识是一种人格魅力,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始终把提高自我修养和职业道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3.进一步实施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心理的基本需要 中职学生在学习心理方面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自觉性差、学习成就感弱等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坚持“小目标、低起点、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逐渐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从而达到完善自我、肯定自我、健全自我的目的,师生关系也会因此变得更为融洽。 (二)从学生方面来说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加强对中职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引导,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帮教互助活动,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2.增强历史责任感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要树立正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上进心,有正确的需要、兴趣和追求,在学习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磨炼学习意志,调节学习的情绪,最大限度地与教师合作,发挥自身的潜能。 3.学会理解和尊重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多尊重教师的劳动,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学会与人合作,学会理解,学会体察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有效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践表明,在学校教育的众多因素中,师生关系是新一轮课改成功的纽带。每一位教师必须摒弃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陈旧、落后观念,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每一位学生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為学生喜欢的教师,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教师喜欢的学生。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