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实践导向的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 |
范文 | 马一辰 [摘 要] 现阶段高校的思政课程开展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课程的设计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出现了脱节的趋势,对高校思政课程实施改革与创新,是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这种局面下,需要深入分析思政课程存在哪些教学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这样才能逐渐构建适合教育体系的思政课程体系,进而对学生实施更加合理的思政教育。对实践导向的思政课改革实施探讨。 [关 键 词] 实践导向;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9-0124-01 所谓实践导向,就是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具备更强的职业能力。在课程内容上,需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并结合专业岗位上需要的各方面职业能力,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在课程实施中,理论与实践需要结合起来,适当对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现阶段高校学生在思政课程的开展上还是存在诸多缺陷,阻碍职业教育的进步。 一、思政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建设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 高校课程的建设以及开展,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但是多数高校本身思政教育方面缺乏师资力量,对各个行业以及企业的人才职业能力缺乏了解。这就导致开展的思政课程并未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各方面特色[1]。倡导的是教学做一体,但是在实际课程开展中这一特点却并未体现出来。诸多院校在课程开展的形式上是以理论讲授为主,理论教学占据主要地位,而教材上的内容并未结合职业岗位的实践需求,往往无法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强化的作用,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相互脱节。 (二)课程设计与职业能力需求脱节 首先就是课程的目标比较模糊,导致开展的思政课程在设计上并未结合职业能力的强化做出明确的目标。其次就是课程内容与各方面的职业能力实际要求还存在差距,思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重理论和轻实践的倾向比较明显,忽视了思政课程与职业能力的关联性。最后就是在课程开展的实际过程中,教师的形式比较单一。教学的流程过于程序化,在课程开展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以及探讨[2]。这样的局面对学校的职业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课程评价上也是注重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比较缺乏,导致学生在知识运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二、实践导向的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 (一)设计出体现学生职业素养的课程内容 专业课程需要把特点凸显出来,对学生在就业能力方面进行强化。实践导向就是考虑到实际岗位的能力要求,思政课程的明确定位应该是服务于就业,对课程的构建要突出实践性以及特有性。要对学生各专业需要的道德、思想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素养实施强化。思政教师本身要对行业以及企業进行深入了解,做好各方面的调研[3]。尤其是各职业岗位的实际职业能力需求,以此来对思政课程的实践以及理论内容进行完善。例如,在管理这门专业上,教师通过调研了解到,学生需要强化的职业能力就是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实践导向就是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以这些能力的强化为主要方向。 (二)构建适应高校教育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能力教育课程开展的特色,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认知规律,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方面,主要立足于学中思、思中做以及做中探这三个层次开展。学中思就是将思政课程中的素质能力以及知识点通过合理的设计整合起来,用边学边探讨的方法来实施。思中做就是在课程开展中,每个单元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的实践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将本单元的能力以及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做中探就是让学生在实际调查中加强对社会的了解,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在探讨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建立实践导向的高校思政课程保障条件 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种情况下院校需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为课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首先是人才保障,要加强师资方面的补充和建设。其次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鼓励教学改革、实践项目开展等各方面的措施,调动起教师参与课改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性。最后就是实践平台的建设,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强化和培养,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的思政课程需要在各方面加强革新,如今课程开展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突出教育的特色,这就需要坚持实践导向的课改理念,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强化,对行业以及企业实施深入的调研,了解具体的岗位能力要求,对高校学生实施针对性的培养以及强化。 参考文献: [1]蔡圣凤.微课程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应用: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2):72-74. [2]张立梅,谢仁凤,宋田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J].科技资讯,2017,15(36):168-170. [3]赵伟,严俊杰.高职思政课程专题教学在CRP系统下的应用与创新: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6(23):112-113,1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