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网络游戏对高校学风建设负向冲击及对策研究 |
范文 | 向云 周先进 [摘 要] 网络游戏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的负向冲击日渐增长,结合现在国家重视的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供给侧等问题提出研究对策。通过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博士等各个阶段中网络游戏对人成长影响的研究显示:近年来网络游戏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甚至起到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针对网络游戏对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对学习者的不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关 键 词] 网络游戏;学风建设;负向冲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214-02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说过:“为何我们与世界顶尖的大学存在一定差距?在高校治学过程中,学风建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世界顶尖的大学如果没有一流的学风从何谈科研?从何谈成绩?唯有保证了一流的学风才有机会培养出顶尖的学生、真正的人才。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位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学校教育在其成才路上属于外部助力,最主要的还是需同学们努力钻研。”[1]网络游戏对现在高校学生的负向冲击力急剧增加,这也是社会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案例研究法实施整个研究过程。 一、网络游戏对高校学风影响岌岌可危 由于一个偶然机会,有幸到某大学实习,担任任课教师。而笔者在读研以来一直关注着这一问题,为此,针对任教学院的大二至大三学生进行实时跟踪调查,为了不涉及隐私,本文将不会透露具体个人信息。 该调查学校是一所省属全日制专科院校,在同类院校中排名靠前,目前学生将近2万人,本次主要调查了计算机网络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机械制图专业、数字媒体专业、无人机专业。2016年9月跟踪时,刚入学的新生,第一节课给我的印象非常好,走上讲台环顾四周,教室里教具齐全,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看向我,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精力充沛,积极回答问题,作为教师我也从未松懈,对每一堂课都认认真真,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依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内容的变动。但好景不长,第二个学期学生就开始散漫,网络游戏在整个学校沸沸扬扬,产生了一批批游戏共同体。 随着网络游戏近两年的蓬勃发展,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新时代的人们,13~17岁青少年为网瘾重灾区,因网络游戏发生生命危险甚至死亡的事件比比皆是:(1)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南昌高三学生在网吧上网玩游戏时因心理过度紧张、激动而猝死。(2)13岁青少年因玩游戏,家长予以教训,结果跳楼。(3)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游戏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这些事例还是部分,一些对学生学习产生微小影响,短时间很难发现等情况不容轻视,加强网络游戏防范是对当代大学生营造良好学风的重要因素[2]。 二、营造晴朗的网络游戏空间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核心 落实网游企业的主体责任,核心任务是以开发有利于青少年智力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的游戏作品,这一核心任务是构建健康网络游戏空间和营造光明的网络游戏环境[3]。网游作为一种打发休闲时光的载体,尤其是类似于“吃鸡”这种新兴的大型手机游戏,它是一种枪战类的游戏,笔者也试图玩过,在游戏过程中很容易深陷,不能自拔。調查数据表明,此款网游很受青少年的青睐。其丰富的游戏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娱乐。当今的网络游戏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成年人也好、青少年也罢。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游戏开发出来都对人有不好的影响,适度游戏对人的大脑也是一种极好的放松方式,比如智力类游戏,可以锻炼大脑的反应能力,且不会沉迷,能合理利用游戏解压人们的精神压力也是极好的。反之,因为游戏而昼夜不眠、夜不归宿、失去理智等,这就严重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无论如何,网络游戏的开发者一定要开发和创作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游戏。 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审查与评估办法》,并构建符合新时代主流文化要求的网络游戏作品评价体系。同时,出台《网络游戏系统及用户信息安全标准》严禁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和非法交易账号等违法行为。 三、政府监管部门和网络游戏企业应当依法采取强制性手段,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应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事实上,早在2007年,八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下称“通知”),并同时发布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 “通知”要求,有关网络游戏运营企业需遵循《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做出相应整改并达标,坚定实施方案流程,不能擅自更改相关要求等,如有违反,将依法执行相关法规进行调查,情节比较严重者将被停止网络游戏的出版并限制其接入互联网服务,营业执照将会被吊销。 2017年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采取技术措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的时间和单日累计使用游戏的时间,即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0:00至8:00使用网络游戏服务。也就是说,未来可能会出现“网络宵禁”,在这个时间段中未成年人是无法通过网络玩游戏的。 四、实施网络游戏分级管理并强化网游市场的监管力度 事实上,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网络游戏层出不穷,从而导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混乱严重。严重者存在引发社会风险的可能,有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危害正在发生,给未成年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国家应当在依法鼓励网络游戏市场创新和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对网络游戏给社会和未成年人带来的风险和负面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实施网络游戏分级管理制度,对网络游戏的安全与发展做出平衡性选择。 笔者建议,由文化部牵头同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国家出版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建设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依法经营的联防联控、综合治理体系,并大力倡导三大原则:一是以未成年人为本的原则,创作网络游戏必须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坚决抵制和废除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二是坚持适度游戏原则,要通过强制性网络游戏防沉迷技术系统,限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三是强化网游运营者的主体责任原则,从事网络游戏经营活动应当遵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优先。 总之,我国网络游戏的开发和运营,要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结合当今时代条件,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与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规范,遵循有利于保护公众健康及适度游戏的原则,依法维护网络游戏用户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高校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罗琳.我国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政策执行的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王丽静.影响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 [3]姚慧.大学生学风建设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4]史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7. [5]孙司芮.我国网络游戏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6]苏斌原,张卫,苏勤,等.父母网络监管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为何事与愿违?——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32(5):604-613. [7]张星晨.中美网络游戏暴力美学特征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6. [8]余上.中国传统文化网络游戏“走出去”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