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职业化背景视域下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探析
范文

    许艳

    [摘? ? ? ? ? ?要]?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作为新兴的校园心理辅导模式,其主要目标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心理辅导已经不能适应大学生心理辅导的需求,需要在实践中提升心理辅导模式的专业性。

    [关? ? 键? ?词]? 职业化;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220-02

    伴随中国大学在校生数量的逐年上升,学生内部的关系也在复杂化,产生冲突多样化,人员反映极端化的倾向在不断上升。在大学校园中进行日常零散的心理疏导,将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就成为重要的处理方向。故而需要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实现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全覆盖。

    一、职业化背景视域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概念

    (一)职业化背景视域

    职业化背景视域指的是将传统存在的工作放到专业性的体系中进行相应的评估与建设。简单而言,就是传统情况下,一种类型工作完成质量仅仅在于其存在而不在于其良好。在职业化视域下,此工作完成人员的评价将放置到职业化的视角下进行分析,以此倒逼建设者需要对工作者进行工作培训,提升其基本工作能力,进而提升此工作中针对对象的工作效果,以实现工作效益的有效提升与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持续增强。

    (二)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指的是让大学生将自身心里的苦闷向自己相处较近的同学或者与学长进行倾诉,以此降低自身心理承受压力,避免出现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朋辈指的是与大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与大学生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差距不大、有共同话语的同学与学长。辅导员,因为其主要工作在于对大学生生活琐事进行相应的疏导与调解,所以自身在一定情况下带有非专业性的特色。

    二、职业化背景视域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现状

    (一)人员建设

    在现有职业化下背景视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中,基本模式是将辅导与辅导员日常工作相结合,主要由班级辅导员或者是分管学生的副书记进行相应的工作。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辅导员工作繁忙、自身原因或其他原因,导致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不够。

    毕竟,在现有情况下,约占七成的受访者表示自身在面临简单的心理问题时,主要向朋友进行倾诉,之后是父母亲人,最后才是辅导员。在这样的情况下,现有的高校人员设置显然不能适应此种情况,需要将心理辅导融入学生生活中,让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形成朋辈关系,让朋辈辅导员成为学生心理辅导的主力量,以此提升基本心理辅导的效果,构建心理辅导基本队伍。

    (二)机构设置

    在现有的学校机构设置中,学校一般都会设置心理辅导机构,而且学校也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到这些机构当中进行倾诉。机构人员一般是学校心理学专业教师,所以基本能力不需要怀疑。但是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想到机构当中进行倾诉或者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没有倾诉意识,反而认为此种倾诉对自身的隐私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将倾诉对象换成自己的同龄人能将这种问题解决或者有一定的改进,或者说形成某种问题解决程序或体系,这是本文探索的问题和方向。

    (三)长效机制

    所谓长效机制指的是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在倾诉完成后,朋辈辅导员需要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引导性放松,而且在此之后,要有意识地进行相应的跟踪辅导,但是在现有的朋辈辅导员机制主要是被动的。朋辈辅导员对学生的细节性心理问题因为学生人数众多,自身能力有限而无法兼顾。特别是一些实际上需要长期观察的学生,其本身需要辅导员进行有效的梳理与观察,并且以此观察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适应性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在走出自身心理阴影的情况下,提升自身的心理抗打击能力,形成对自身心理调适的有效机制。对辅导员而言,通过实践总结也可以形成自身工作的长效机制,对大学学生而言,其心理问题有规律可言,大一主要是入学适应问题,大二主要是宿舍关系处理、家庭问题、学习问题,大三主要是情感问题,大四主要是毕业去向问题等压力,遵循以上规律与经验,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輔导的主动性、主体性、灵活性,形成朋辈心理辅导长效机制和长足发展体系。

    三、职业化背景视域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提升分析

    (一)人员素质提升

    从上文的模式分析中现有人员不能适应学生心理疏导的需求,而朋辈导师的素质能力等也不足以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因此,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人员素质的提升。人员素质提升一方面在于专职专人,另一方面主要在于人员培训机制的建立。在具体培训制度中可以发挥大学中教师以及相应的师资力量,组织专业有研究性的教师定期对朋辈导师进行培训。落实基本考试与面试相结合的制度。在考试中主要通过教育学与心理学考查基本知识素养,通过情境案例进行应急处理能力的考查。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从本校教育学或心理学系学生中筛选朋辈导师,这样既可以提高朋辈导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又可以方便心理学背景朋辈导师成为大家心理学学习的有力资源。

    在人员任免机制中,根据年龄分层,适当向年轻教师与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倾斜。这一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代沟较少,尤其在大学校园中有一部分教师属于从校园到校园,其本身经历单纯而学生对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此种理解与学生理解更相贴合,所以在非心理学学习体系中此部分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专业心理学学习,提升他们的基本能力使之与学生能更好地交流。

    (二)体系科学化提升

    对有素质的人员还需要打造科学化的体系。笔者认为工作重点在于学生与朋辈导师有相同的生活经历而朋辈导师可以倾听学生的内心痛苦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帮扶,并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的心理疏导。在具体操作中朋辈导师作为心理辅导员一般按照人员比例进行配比,一般比例是在一个教学班级一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一班两人。就性别而言根据学生性别比例进行配比,如果男女生比例大致相当则采取两人制,如果是类似于工科等女学生较少的科目则可以按照院系人数进行配比。在配置完成后,心理辅导员要主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活动,提升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时的应急调适能力。朋辈导师作为学生和教师辅导员之间的桥梁,既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又要发现问题,及时向辅导员汇报、帮助辅导员作出甄别和初步判断、深度帮助。

    (三)机构设置合理化提升

    在现有结构中专业化、一体化的机构较为常见。一般学校将机构直接定位为校级心理健康室、系级心理健康室、辅导员办公室,对朋辈心理调节而言,需要的是将以上机构向下层设置,在学生基层通过与学校心理咨询教师、教师辅导员,与其他朋辈导师的合作、配合进行咨询活动以提升朋辈心理辅导的专业化水平,形成以朋辈心理辅导为支点的心理辅导模式机构。

    (四)长效机制有效化提升

    所谓长效机制,一方面在于学生心理长期跟踪观察机制,另一方面在于朋辈导师任职的长效。所谓学生长效机制指的是每个朋辈导师根据专业记录从宿舍、班级入手进行保密的学生心理档案记录,对学生心理状态做到熟识。朋辈辅导其自身要有长效机制,此部分典型就是与学生长期共同生活、工作、学习,对学生进行长效管理和关注,并以此为着力点开展心理辅导,以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四、职业化背景视域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结果分析

    在现有职业化背景视域下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探索分析中可以看到,其结果不外乎是提升学校整体心理氛围,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学生心理能力即提升学生心理建设与心理调节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更可有效化解校园的潜藏矛盾进而形成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职业化视域下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思考,认为现有的制度与人员已经基本在进行体系搭建,但是还需要进行人员素质提升、机构专业化下移、长效机制构建,才能实现心理辅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洁.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9):255.

    [2]张金媛.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构建探索: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7):57-58.

    [3]馬金焕,张耀庭.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刍议[J].理论观察,2014(10):157-158.

    ◎编辑 赵瑞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2: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