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泛在环境下如何完善职校信息技术专业课的课程设置 |
范文 | 王雨晴 [摘? ? ? ? ? ?要]? 随着职业教育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已然成为职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和重点要求,泛在学习环境为中职生的学习提供了多样化选择,也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教学提供了新方式,如何在泛在环境下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研究领域。就信息技术这一专业来说,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意义重大,关于信息技术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方案,其实施效果务必还是要关注教育的主体——学生的体验来完善。 [关? ? 键? ?词]?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泛在环境;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52-02 一、引言 职业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内容、目标、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等都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行改革。职业教育作为对中职生职业知识、技術及态度所进行的职前教育,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与普通高等教育有所区别,与此相比,职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现阶段,信息技术专业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凭据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质、特长能力等,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和探究能力。 二、泛在环境综述 现阶段,依托云计算、普适计算的发展,结合国家层面推进的“三网融合”、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建设,在情景认知理论和非正式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泛在学习、云教育愈发成熟,教育理论也发生了些许改变,网络教育逐渐被推广[1]。 泛在学习(U-learning)又被称为无缝学习,指任何人通过任何方式,从而实现在任何地点学习到任何信息的方法,具有即时性、交互协作性、易获取性和共享性等特点。泛在学习扩展了数字学习(E-learning)的某些限制,意在描述学习者可以做到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学习,是E-learning的延伸。从技术角度看,泛在学习可以分为三大模式,即可穿戴计算模式、信息设备模式以及智能交互空间模式。在泛在环境下,管理者利用多元化的通信方式和高性能的无线通信构成泛在网络,并整合了物理、社会和网络等多个维度,使学习者随时与专家、教师和学习伙伴进行同步或异步的交流,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接受度;学习者还能与泛在学习环境进行交互,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在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时候,不仅可以利用泛在环境及网络工具进行主动学习,也可以利用此环境发布信息,分享知识。 三、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在泛在环境下,中职生主要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学习,从而形成了三种主流的交互形式:中职生—终端、中职生—终端—教师、中职生—终端—中职生,在这种信息的交互下产生出来的无意识交互作用势必会影响中职生学习方式的最终形成。学习者之间的行为和状态都会相互影响,在认同对方行为的同时也影响着彼此。当面对同样的学习任务,不同的学习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由于不同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背景所产生的结果,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产生不同的认知。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曾任教过中职的图像处理(Photoshop CS3和Photoshop CS6的课程设置差异性很大)、office高级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页制作以及对口单招班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技术)和C语言程序设计。关于中职的课程设置,就不同学校而言,其差异性很大,各地区的要求也有所差异,但总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能力为本位,在课程内容组织等方面,注重理论实践一体化,促进学生的自主进修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2]。当前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课程分类带有随意性,缺乏统一而规范的标准;课程规划具有随意性,不同类别模块的课程比例严重失衡,这就影响了最终的专业培养目标,或者可以认为是课程设置的规范化程度低;课程层级针对性不强,无法体现中职教育应具备的宽广度、纵深度;最后课程编排存在严重的重复问题,且内容陈旧,部分课程偏重理论性知识,忽视实践性能力培养等。 四、如何完善课程设置 学生需要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才能实现发展的最终目标,所谓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将各领域、各学科的内容有机组合起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课程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学科目体系进行组织与规划,直接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影响教育目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1.为完善信息技术专业课的课程设置问题,在安排课程时,要降低学术型课程所占的比重,关注课程的实践性。要知道在当前中职生所修的课程内容中,实践教学是所有类别中实际操作性最强、应用价值最高的一类,通过实践教学,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才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实践化。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这一方式,为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提供运用的机会,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得到学科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的综合提升。教育者应当明确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可以将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保证课程实施活动的顺利开展。 2.要补充教育资源,就必须有必要的专业技术经费投入来作保证,同时加强宏观政策引导,最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当前,若资源不足将会直接影响课程结构的设置与实施,所以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的选择都需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做支撑。据了解,在某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班级学生数量不减、规模大、实训设备不足是最大的问题,虽然此现象在江苏地区很少见,但在我们周围,由于实训设备的陈旧,导致教材案例无法得以操作演示的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对选修课程的选择自由度较低,不能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合适的课程也是一大突出问题。因此,各学校在做课程安排时,务必要在各科目的数量、课程教学时数等方面均衡好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以及专业选修课,辅以宏观的政策引导,合理完善课程的设置问题。充足的教育资源是课程设置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证[3]。 3.要完善课程设置,还需要确保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课程的一致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还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单一讲授教学方法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低,积极性不高。最新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合理安排一些具有前沿性的教学内容,增强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储备,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混合采用小组研讨、合作学习、模拟教学、微课讲授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4]。 依据全日制中职生培养方案,教师应为学生准备最新、最具前沿性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同时还要提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以供学生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学校还应对信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审核,以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前沿性,符合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当前所推崇的“双师型”教师,正是此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它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能力,又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知识。一个国家要迅速发展壮大,就得依托教育,发展教育又要以培养教师为前提,换句话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以提升教师的水平为依托。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关键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现阶段,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高超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五、结语 泛在学习作为一种蕴含丰富学习理念的新型学习方式,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其推动下,可以有效地为职业学校的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促进中职生的终身学习,保持学习的主动性。社会在发展,教育是一个长久的社会问题,教育者在执教的道路上必须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不断学习新技术,研究最新的课程标准,从而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处理好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社会培养技术型职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孝堂.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6):69-73. [2]方晓楠.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研究[D].貴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3]李桂川.创设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12):300. [4]肖凡.新课程下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编辑 赵瑞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