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互联网+”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范文

    刘茂灿

    [摘? ? ? ? ? ?要]? “互联网+”自提出以来,便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为许多传统领域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进一步推动管理理念的革新。因此,围绕“互联网+”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展开探索和研究,阐述“互联网+”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意义,对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互联网+”的可行性应用路径,以期为大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有价值的建议。

    [关? ? 键? ?词]? “互联网+”;大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7?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78-02

    “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方面,“互联网+”是一种新型理念,对传统思维和观念是一种突破,对社会发展均有重要作用。将其应用于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同样能够带来较好的效果,大学生是我国劳动力的重要来源,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积极作用。因此,大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充分抓住机遇,在实践中提高管理效率。

    一、“互联网+”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意义

    (一)增添管理工作亲和力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发生了很大改变,其互动性明显提升。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中出现了许多社交软件,为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推动了交流沟通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师生之间不再是传统的上下级关系,能够在网络中平等、自由地交流。这样的沟通方式使教师和大学生情感进一步升华,有利于拉近教师和大学生的距离,同时构建良好的师生情谊,为情感交互奠定基础。“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逐渐转变对大学生的管理理念,应用以人为本理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能够立足于大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获得了许多大学生的认可,对增添管理工作的亲和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二)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中涵盖广泛的信息,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通过互联网寻找管理思路,学习成功的管理经验,逐步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展开研究,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和体现的行为,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和完善现行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管理思想,树立新型管理理念,并逐渐应用于管理实践中,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提升管理信息时效性

    “互聯网+”的发展逐步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为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信息传递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切实发挥“互联网+”信息传递优势,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管理的时效性。互联网为信息传递和网上交流互动提供技术支持,信息的传递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次数显著增加。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贴吧、QQ等,建立高校官方校园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充分借助这些社交软件推动大学生管理工作。

    二、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想发展滞后

    针对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管理而言,现阶段的管理思想仍然发展较为滞后,开展管理过程中,通常是由高校和教师主导,大学生在此过程中并未得到主体地位,对思想的接受较为被动,甚至许多大学生存在一定不满但无法反驳。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较大改变,他们希望得到重视,且希望获得存在感,开始追求个性化发展。然而事实上,现阶段的管理工作并未切实考虑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大学生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进而将会产生一系列的抵抗、抱怨心理,在教师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通常不愿意配合和顺从。同时许多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强化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已建立校园网络沟通平台,但由于教师和大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且对网络舆情缺乏较好的引导,导致网络平台并未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

    (二)管理工作信息化低

    现阶段,许多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大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且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有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造成大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学校每年招收的大学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在师资方面却并未同步引进,导致当前师生比例差异较大。基于此,在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问题逐渐增多,缺少完善的师资进行有效管理,许多团体活动的展开受到了一定阻碍,甚至影响活动的整体效果。许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均由高等院校自主开发,整体技术尚未完善,导致系统的实际效率和管理水平较低,难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管理数据分析不足

    当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时,其侧重点均在于解决大学生的矛盾,管理大学生的宿舍、学习等内容,且教师均按照传统管理理念和经验进行,并未对具体事件进行具体分析。这样开展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低,其侧重点和管理方式均具有一定的问题,高等院校和教师应将更多的管理工作放在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思想引导以及管理过程中,应通过数据搜集的方式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够切实推进大学生管理工作提升效率和质量。高等院校如今面临着技术落后、资金薄弱的管理困境,导致在大学生数据搜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且缺少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互联网+”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路径

    (一)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互联网+”在大学生管理工作应用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传统管理理念,充分借助现代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意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管理工作理念,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且适合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管理规划。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和教师均应秉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遇到问题时,立足于大学生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认真询问和倾听大学生的建议,大学生在提出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时,应给予足够的尊重,使大学生有存在感和被尊重感,逐步建立大学生的信任度,使大学生愿意对教师阐述自身的思想观念和真实情感,对教师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

    “互联网+”技术发展背景下,诸多网络社交软件出现在大学生群体中,QQ、微信、微博是当前大学生使用较为普遍的。因此,在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创新过程中,可充分借助这些社交软件,逐步深入了解大学生。首先,可从管理教师做起,逐步提高管理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掌握多种社交软件的功能和在管理中的应用优势。通过在社交平台中融入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施管理工作,及时通过网络社交了解大学生遇到的、出现的问题,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其次,构建官方平台,如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官方QQ群等,高等院校和教师均应充分重视社交软件的信息传播能力,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对网络中的舆情进行有效监管和控制。同时大学生通过社交软件设立匿名发表问题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问题,对高等院校和教师了解大学生真实状态具有良好作用。根据大学生的诉求和问题给予积极响应和及时的回复,形成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

    (三)建立大学生管理数据分析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应用广泛,当前数据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只有建立大學生管理数据分析队伍,才能够切实发挥数据信息的价值。高等院校和教师应给予充分重视的同时,强化数据信息搜集工作,进而通过得出的结论开展管理工作,精准数据得出的结论较为精确,对教师开展工作具有良好作用。管理数据分析在西方国家高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但我国高等院校在管理数据分析方面较为薄弱,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和相关制度。主要原因则是由于我国在技术上的应用水平薄弱,且缺乏具备相关经验和意识的教师,因此,相比于西方高校存在一定差距。现阶段,随着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高校对这方面展开了研究,总结出大学生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为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可借鉴相关经验,同时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专业团队搜集数据并进行整合,进而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应用于大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推进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实际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可通过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大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建立大学生管理数据分析等途径,“互联网+”社交平台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掌握其思想动态,促进管理学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苗青.“互联网+”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问题研究[J]. 高教学刊,2017(5):123-124.

    [2]李加奎.“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教师与学生管理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3):132-133.

    [3]苏伟豪.“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机遇和挑战[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4):30-32.

    [4]王芳,邢亮.以“互联网+”为驱动,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4):96-101,106.

    ◎编辑 冯永霞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