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盲童文明习惯养成“三步曲”
范文

    王淑芸 翟庆文

    [摘? ? ? ? ? ?要]? 由于盲童视觉功能受限,难以通过视觉通道模仿而形成适宜的行为举止。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指导盲童按照建立人际互动意愿、建构主动探索意识、浸渗文明礼仪行为分步骤渐进培养其文明习惯,提高社会素养,促进盲童养成教育顺利进行。

    [关? ? 键? ?词]? 盲童;文明习惯;三步曲

    [中图分类号]? G715?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006-02

    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先育心。“根”是一个人的习惯,“心”是人的心灵。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社会行为对有视觉障碍的盲童来说,是“启明”的双翼,是生命之根。

    盲童文明习惯的形成是以他们自己已有的行为方式和规则为基础的。盲童善于思考,总会有一些独特的想法和行为,但范围总是在自己身上和身边事物上打转,以自我为中心,但是对公共场所中的行为却难以习得,缺乏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在与人和谐交往方面,一部分盲童缺乏察言观色,缺乏主动意愿和恰当行为。例如,课间,有的孩子一个人在走廊自言自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的孩子自己转圈玩;有的孩子抓抱同学没有轻重,下手太“狠”,对自己和身边孩子造成伤害;有的开关走廊的开关,用灯光刺激眼睛追踪玩等。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形成一些坏习惯。

    好习惯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教师应该注重盲童的文明习惯培养,其中在恰当的时间开展教育工作很重要,如在学生心情愉悦的时刻渗透培养教育,转变坏习惯,形成好习惯,效果会更好。

    教育专家孙云晓在《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中说:“习惯是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一个过程。”在长期盲童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步曲”来进行。

    一、建立人际互动意愿

    盲童幼时无法透过视觉了解其他儿童在游戏时的状态,因此不易形成与同伴一起玩耍的动机与意愿。不仅如此,其他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所发出的喧闹声,盲童不知缘由,可能会使他对同龄儿童感到恐惧、厌恶或排斥的情形。这给盲童与同伴的交往造成了心理隔阂,长此以往,他们会躲避交往,逃脱到自己的世界中。

    要有和谐交往的机会,才能使用文明礼仪,锻炼盲童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养成文明交往的好习惯。为避免他们逃避交往的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与盲童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适时安抚盲童情绪,如在语言表达上经常鼓励和赞赏他们的一些小成绩,给盲童心理上以安抚。对盲童与同伴互动关系的促进切勿操之过急,在与成人互动的过程中加强自信心之后,再朝同伴互动的方向努力,如此循序渐进才能有效提升盲童与同伴互动或游玩的意愿。这一步是盲童学习社会化的重要基础,有了自信和主动交往的意愿是盲童养成文明交往习惯的关键。

    这一步可以总结为:创造师生交往机会,形成信赖和谐关系;适时安抚学生情绪,逐渐培养自信、自励;创设生生互动机遇,生成主动交往意愿。

    二、建构主动探索意识

    主动是独立自主的第一步,是调动自身潜能、推动个人发展、与外界联动、打造新我的必经之路。

    文明习惯有动作性习惯和智慧性习惯之分。动作性习惯相对简单,指的是自动化了的身体反应和行为动作,形成时间短,易训练。如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洗臉等。智慧性习惯需较长时期的训练才能形成。智慧性习惯主要涉及思维方式、情感反应和心理反应倾向方面的内容。如语言讲究文明、姿态符合礼仪、做事注意礼貌、言行实事求是、交流理解他人等。

    盲童文明习惯的养成与社会看待他们的目光及他们在社会和家庭特殊目光下长期形成的被动的社会角色习惯有关。在成长过程中,从家庭到社会给予盲童成长的环境往往是缺乏主动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盲童的人生历程一般是被动的、压抑的状况比较多。所以,盲童的智慧性习惯养成比普通儿童难度要大得多。主动意识是盲童解除视障禁锢形成独立自主与创造性思想的唯一出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由主观意识控制的,只有建构主动探索的意识,才能有意控制不良习惯,形成良性习惯的意识。

    这一步的关键可以概括为: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和洗脸,动作养成多重复,简单动作成习惯;行为举止讲文明,实事求是要坦诚,主动交往多鼓励,智慧性习惯渐形成。

    三、浸渗文明礼仪行为

    动作行为是盲童身体缺陷的一部分,因为他们从小难以通过视觉通道模仿而形成适宜的行为方式。盲童缺陷补偿就是在行为上下工夫,在礼仪上多重复,在文明行为上多指导。

    (一)手部触觉观察文明

    当视觉上有障碍时,手部的触觉化观察便成为盲童代替视觉的主要通道。手是盲童探索世界的媒介,俗话说“手是盲人的眼睛”。在使用触觉的过程中,盲童开始是分不出轻重、软硬、脏净和好坏的,观察事物也往往片面化,缺乏完整性。在人体观察、电器开关等方面存在一些不文明和危险动作。如有儿童习惯性抠鼻子、抠肚脐、抠屁股、爱好开关电器等。

    在教导盲童用手部观察事物时,要引导他们分清动作的是非好坏和安全。哪些是文明动作,哪些是不文明不该做的,在触摸时要分清对象是谁,还有触摸时要分清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对电、火、刺、酸等危险性东西不去触碰,学会保护自己的手。

    这部分可以总结为:爱护盲童的手,触摸分清轻重;注意安全好坏,区分软硬脏净;不乱抠摸身体部位,电、火、刺、酸不碰。

    (二)基本动作和行走姿势文明

    当视觉有障碍时,面部表情和肢体的动作会减少,进而影响盲童身体面部动作的整体性发展。如跑、跳、敬礼、伸直手腕、弯曲膝盖等简单动作,有些学生咧嘴、按压眼睛,有些学生身体乱晃摇摆等,盲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形动作。要给盲童讲明白,按压眼睛等动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等疾病。盲童有时出现身体前后大幅度摇晃动作,将手在眼前不断晃动的动作,在明眼人看来有些怪异,实则是他们受到视觉的限制导致身体活动量不足,因此容易沉浸在刺激身体的自我感觉活动中。要通过多和学生做韵律操,在活动设计上让盲童感受活动肢体的愉悦。让他们充分进行肢体运动,提供与外界环境互动的机会,感受开心的体验。再者教师指导动作的幅度要变小,使盲童能够想象和触摸得到动作的范围,如此把盲童的一些习惯性的、难看的或不文明的动作逐步改善。

    这一步的要点为:咧嘴揉眼要控制,面部表情多笑容;肢體运动机会多,充分参与多快乐。

    (三)卫生习惯文明

    在教室里经常闻到有盲童身上发出的异味,有的头发上有头屑,有的不穿袜子有脚臭。盲童卫生习惯问题比较普遍,洗手、洗脸、刷牙、洗头、洗脚、擤鼻涕或梳理头发等生活上的基本动作与清洁习惯会出现不良现象。这是因为视觉障碍使盲童看不到家里大人如何经常打理自己的原因,家长如果不告诉盲童,盲童会“眼不见理还乱”。所以,很多日常卫生习惯必须通过明眼人的语言告诉盲童,家长在做这些卫生习惯时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做,经常反复地强调做这些的必要性。学校为盲童专门开设了生活课、家政课,在学科融合中也结合实际渗透生活卫生教育,家校达成共识,促进盲童个人卫生文明。

    这一步的要点是:师长说清每个环节,教会学生打理生活;学科渗透家校共育,经常反复强调不辍。

    良好习惯是一个人生活幸福的必备保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环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加速器。注重文明习惯养成是中外古今教育的共同传统,是全球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我国核心素养得以落实的必经过程。只有不断发掘盲童潜能,培养积极心态,实践“三步曲”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互督导、同提醒,就能使盲童行为符合社会公德,形成长久的文明习惯,为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敏.盲文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0(3).

    [2]许保生.盲童的语言弱点及训练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3(6).

    [3]丁勇.办好特殊教育: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的主题、战略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9(4).

    [4]张茂聪,王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特殊教育政策演进与逻辑[J].中国特殊教育,2019(3).

    [5]郑卫华,张琦.低年级盲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1).

    [6]江洋.树立学校德育整体化观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3).

    [7]王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盲生整体素质[J].中国特殊教育,2002(4).

    ◎编辑 冯永霞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