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
范文 | 罗珊珊 朱聿迅 陆进良 [摘? ? ? ? ? ?要]?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建筑产业发展,多媒体的推广、网络课程的发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都推动着高职院校建筑设计课程的不断革新,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改进。如何组织构建更合理的教学内容、更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更高效的组织形式是进行探索的问题。 [关? ? 键? ?词]?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1-0298-02 建筑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在高职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贯穿于建筑学专业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 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推动着建筑设计课程的不断革新,从多媒体的使用到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等,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行改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类教学内容借鉴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本科式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研究,而高职教育工作岗位更注重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借鉴容易导致课程学习和岗位需求之间的不相匹配。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采用“二维—三维”的教学方式,先讲授二维图纸、后进行三维空间绘制和模型制作。教师没有将正确的思维方式教授给学生,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校作为中外合作的高职院校,在汲取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将建筑设计专业定位为“建筑技师”层次,通过“一体化”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塑造复合型、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在教學过程中也存在和其他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类似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组织构建更合理的教学内容、更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更高效的组织形式。 一、目前高职院校建筑设计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 1.高职教育建筑设计专业教育周期(三年)较短,而普通本科建筑设计专业教育周期相对较长(五年)。因此课程类别内容都大大压缩,每门课程的容量较大,同时高职建筑教育需要更好地与实践相衔接。如何在三年时间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主体的课程知识体系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2.传统的建筑教学模式是先画平、立、剖面图,再做模型,思维模式是典型的二维—三维模式。造成的问题是对初学者而言难度很大,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二维图纸的线条和符号代表的含义,只是照搬照抄。同时从二维出发,不能够很好地从整体的造型和三维空间来认知建筑及空间。如何在三年时间内使学生快速地掌握从三维入手,之后三维、二维互相转换的正确思维方式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第二个重要问题。 3.本科院校五年制教育所培养的是理论研究型人才,并非技能、技术型人才。学科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研究,学习内容多且泛,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建筑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借鉴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没有太强的针对性,容易导致基础课程与未来工作岗位需要脱节。就学生的特性而言,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优势与劣势并存,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普遍独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持久性不强,关注力不够,但喜欢动手去摸索制作,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强。如何正确理解高职学生相对本科学生的差异所在,最大化地扬长避短是最前存在的第三个问题。 针对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学习周期短、学生思维方式有所欠缺和就业实践操作能力要求高、学生特点不同于本科生等差异,设计出针对高职院校建筑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案,包括改变传统设计课程中的设计顺序、改变传统设计课程中的设计起点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设计课程的组织形式三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对课程方案的实施使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来掌握基本设计模块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挥高职学生的特长,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进行建筑设计实践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的方面 1.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基于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多个单体模块及模块相互组合的教学内容,首先将课程分解为一个个有联系的单体模块,每个单体模块都类属于一个建筑设计类型,通过单体模块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单个不同功能空间的设计。在单体模块设计结束后,通过单体模块之间的模块组合设计让学生进行整体设计的练习,掌握整体设计的知识和方法。 以我院一年级的集装箱旅馆建筑设计课程为例,对没有任何设计经验的一年级学生,也不具备任何场地设计知识,对各类建筑空间的设计特点没有或者鲜有认识。在集装箱旅馆设计中,把整体课程设计分解为若干个单体模块设计,先做单体模块的设计,比如办公室、门厅、楼梯、客房、卫生间等。让学生首先掌握基本的建筑设计知识的运用:包括建筑尺度、建筑构造、功能、流线、各类建筑空间的特点等。最后进行组合,组合之前对不符合组合要求的模型部分进行修改并进行小型场地设计的模型制作。 2.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创新 在建筑设计课程的单体模块练习中植入三维—二维频繁切换思维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到基本模块知识的同时掌握从三维到二维的思维方式,并熟练掌握不断在两种思维方式之间切换的方法,从而发现问题,调整设计,并综合运用到最终的模块组合设计中去。 以一年级集装箱旅馆建筑设计课程为例,改变设计的起点,让初学者从三维出发,把每个单体模块设计分为模型和图纸两部分。先做模型,模型做好后再绘制图纸,绘制图纸时对模型上有问题的部分在图纸上进行纠正和改进。图纸绘制完成后也可对模型进行修改。学生对建筑空间的理解会较为深刻。通过模型来介入设计,而不是通过绘制二维图纸来制作模型,修改从二维—三维模式为从三维—二维的思维模式,并最终形成二维三维不断交互深化的模式。 3.对课程组织形式进行改革 发挥高职建筑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善于探索的特点,通过小组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班级方式组合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进行教学。 以一年级的集装箱旅馆设计课程为例,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小组模型制作入手,尝试多种材料、多种方式的制作,同时让学生进行2人一组的小组组合设计,展开小组中的头脑风暴,小组间的讨论、教师的参与等多元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上述方式的课程改革在一年级的设计课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作品相比之前更加的整体和细致,对各单体模塊的理解更为深刻,在之后的设计课程中如果遇到类似的功能模块,学生就可以调用之前的模块进行组合,更为整体地考虑整个设计过程,为学生今后的设计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思维模式上,学生的思维更加直观化、能够较好地在三维二维之间切换,并且知道如何利用三维模型来帮助绘制二维图纸。 总之,通过对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进行调整,可以培养学生从正确的思维方式出发,掌握由三维至二维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今后的实践工作中去。同时掌握各种不同功能性质的空间设计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并在交流协作过程中促使隐性知识外显化,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对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能够为高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玲续,于江,张新瑜.建筑设计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8(11). [2]王孜娟.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研究探讨,2017(9). [3]刘声远,刁艳,王云.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0(15). [4]杨媛媛,冯超.记忆·构成·行为的空间转译:基于二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9(5). [5]吴凡.建筑设计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研[J].美术教育研究,2018(10). [6]蔡家伟,郭立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筑制图系列课程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 [7]蔡丽.从建筑本体到多维度思考:宁波大学城规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改革初探[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4). 编辑 马燕萍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