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业院校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及发展对策 |
范文 | 李伟 彭欣 王照娟 李圣军 [摘? ? ? ? ? ?要]? 创新教育作为目前高等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方式,其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未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的创新教育显得盲目而独立。尝试性地以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剖析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现状及发展对策,为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以及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提供依据。 [关? ? 键? ?词]? 职业教育;创新教育;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076-02 创新创业教育,即“双创”教育,作为一个高频词汇,在国内高等教育领域甚至在国家层面的各种会议、领导讲话中反复出现,从国家到地方,从普通高等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双创”教育日渐受到重视。但是创新教育的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脱离了专业教育的创新教育就如无源之水,将两个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才是发展上策。本文针对医学类职业院校中的交叉专业,分析高职教育中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现状,并尝试性提出对策。 近幾年,国内一些学校开展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方面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提出的多方位办学思路、陕西理工学院搭建的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等案例,收获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譬如融合发展缺乏政策保障、环节实施缺乏整体设计、融合队伍缺乏专业人员、融合流于形式不接地气等问题始终存在。 一、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现状 (一)专业人才培养与创新环节不匹配 尽管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创新教育,但其本身还是孤立存在,高校的教学主管处室以及上级教育行政机构也未能规定创新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确切地位,创新教育没能“正名”,与专业教育实现结合的体制机制有待加强。许多高职院校都没有落实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没有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中去,创新的大环境有待加强。 (二)创新教育涉及的“双主体”角色的演员基本功不过硬 创新教育从实施过程方面与专业教育并无本质区别,都需要老师教和学生学,但教师和学生在创新教育这本“新剧本”中的角色定位还不明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观念水平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仍有差距。虽然教师重视创新教育,但对具体专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还需要相当长的适应时间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2)职业院校中接受创新教育的主体和预期有较大差距,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高职学生多数反映学校“从来没有”开设科技创新的课程,原因包括学校政策导向缺失、配套保障不足、创新教育监管不足等,创新实践环节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短板。无论是从理论学习上,还是实践活动中学生都缺乏引导与真正深入探究科技创新的方法。 (三)创新教育环节的组织与人才培养过程未能衔接,“质”与“量”不相匹配 虽然高校里各种各样的竞赛五花八门,但仔细来看,科技创新活动仍存在着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科技创新活动开展范围的局限性太大。在高校以及职业院校开办的专业门类中,参与的学生多数以理工类专业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2)各类创新活动以及科技创新比赛设置的导向性使得学生参赛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直接导致作品内涵欠佳,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程内容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规律不尽符合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总体在推进,但具体到教学内容的创新改革还不够深入,尤其是教材内容仍以旧有知识为中心,适时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不能及时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导致教学内容的更新落后于科技发展。同时,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多学科、多知识点的相互结合,然而目前的高校教育仍然保留了较为严重的理工科与文科的区分界线,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较少。此外,教学与科研脱节,高校教师很少将职业院校的学生纳入科研计划。 二、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对策 (一)客观分析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优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SWOT原始分析 1.优势S:我校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依托省级特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优势,专业基础教育以及实验、实训条件完善,为与创新教育融合奠定基础;该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工色彩,为学生接受创新思维以及开展创新活动提供条件;专业的任课教师多数具有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经历,为创新教育的开展拓宽思路。合作本科高校、企业具有较为成熟完备的物质条件和经验可借鉴。 2.劣势W: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为2015年教育部新修改职业院校目录后的名称,社会对该专业的认知度相对较低,而且该专业是由原来的五个专业合并而来,专业面涉及范围较广,在建立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思路以及实施和过程中把控难度较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活动参与程度相对较低。 3.机遇O:国家、山东省、学校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都比较重视,为实施创新教育、专业教育开了绿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医、工综合素质的、掌握现代医用电子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一定的专业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具备利用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工程实践与创业能力,能在医院、医疗器械的管理机构、研发与生产企业、医疗卫生单位和经营公司及其他医用电子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制造、使用与维修、生产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这方面依旧是供不应求,这也为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机遇。 4.威胁T: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错位;包括本专业在内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面对企事业不断发展的特殊转型时期,对口岗位对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高要求、来自相近专业的竞争是我专业学生直接面临的威胁。因此,要求学生在大学进程中,通过双面培养而达到学习动力的新旧转换,既能学习客观知识,又能挖掘创新能力,最终在就业领域中立足。 (二)构建全方位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体系 1.制定递进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对于三年制职业教育的学生,从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学生实行不同深度的培养目标,因层施教,逐步形成以不同层次创新教育平台为主的唤醒教育—提升教育—实战教育的三育体系,建立起递进化的教育框架。 2.构筑实用化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1)兼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动态平衡关系,对于学时的设置不搞“一刀切”,课程比例关系废除“一劳永逸”制度。(2)优化区分创新教育在各类课程中肩负的比例。(3)积极应对山东省即将在高职院校实施的学分制改革,将“創新教育学分”和专业教学结合起来。(4)巧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将创新理念与方法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3.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实践体系。(1)以校内、外专业学术社团为载体,塑造大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校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自发成立“医工联盟”专业社团,多学科的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通过交叉学科的创新教育让学生在边缘领域迸发出创新的灵感,使不同学生在科技活动中都找到自己的位置。(2)以不同层次的创新活动为抓手,提升学生参与创新的积极性。以目前校内的技能大赛、科技创新比赛、山东省以及国家的专业技能大赛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项目组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3)以顶岗实习为环境,联系对口实习企业,加强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与指导支持。我专业成为学校首批三个试点专业,学年管理为“1.5+1.5”的形式,在实习企业的经历大大延长。 4.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1)建立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开展的制度体系。不同层次学校开展创新教育活动的制度应包括:第一,管理层面的制度,包括人和物的管理。第二,激励层面的政策,避免出现“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儿草”的局面。(2)资金支持加大创新教育的政策扶持及投入力度。建立校内外双元共同支持创新教育的局面,让教师和学生在开展创新教育的同时享有成就感,推动二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3)探索建立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评价机制,从考核方法、组织方式和考核效果等多方面入手进行研发,提升融合教育的可信度和客观度。 总之,创新教育的号角已经吹响,融合教育已经扬帆起航,行至何方需共同探讨。客观合理地分析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采用SWOT分析法得出二者融合的优缺点,并预判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威胁,不断调整实施专业培养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不再是大而空的主题,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职业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渗透创新教育理念,让高职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机械劳动者,最终用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参考文献: [1]李文辉.科研促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SWOT分析及其策略思考: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8(8):26-28 [2]王贤芳.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3]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l0(12):45. [4]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5]姜莉,胡琼晶,张西超,等.创业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倾向研究[J].创新与创业管理,2014(1). [6]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12). ◎编辑 武生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