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泛雅平台的BCL混合式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
范文 | 周洁 孙晓艳 赵翱东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席卷大地,与教育这个古老的“行业”相遇,碰撞出难以想象的火花,但也暗潮涌动,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何调试这一矛盾, 2016年新媒体联盟发布的高等教育版地平线报告中提出:在未来一到两年之内,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普遍应用极有可能是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短期趋势之一。为切合学院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多角度、全方位地体现高职本科教育特色,以《电工电子实验专用周》课程为例,通过对混合式学习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设计和实践了基于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成本高、考核方式简单等教学现状。 [关 键 词] 泛雅平台;混合式协作;设计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0-0092-02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共江苏省委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意见》,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卓越高职院校,全面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水平,更好地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服务,根据我校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规划中所确立的“五全”智慧校园建设目标的要求,信息化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学习方式与学习资源的使用已发生了革命式的改变。 本文以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职本科电气21542班《电工电子实验专用周》课程为例,通过泛雅平台,构建和探索出适合课程使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使数字技术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进一步提高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寻求突破口。 一、《电工电子实验专用周》课程特点分析 就人才类型而言,如果将人才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高职本科将培养的重点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在生产的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将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生产状态,这类人才不仅懂得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原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他们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在高职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电工电子实验专用周》作为一门重要的集中实践环节课程,课程的学时要求见表1。 很显然,在短短的2周时间内,仅仅利用课堂时间要达成这样厚基础、强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学会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检测方法;能读懂电子电路的图纸;能对简单电子电路产品进行安装、焊接、调试与故障检修,使学生在电子电路分析、电子电路设计、编写件和查阅献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且因为缺少教学互动,学习活动不够丰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限制,因此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效果,同时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随着“互联网+”席卷大地,与教育这个古老的“行业”相遇,碰撞出难以想象的火花,自2012年以来,以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兴起,但是MOOC由于缺少课堂氛围的营造,很难形成积极有效的教学互动和教学过程监控。 2016年新媒体联盟发布的高等教育版地平线报告中提出:在未来一到两年之内,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普遍应用极有可能是影响高等教育变革的短期趋势之一,混合式协作学习(Blending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BCL)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整合了混合式学习、协作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多重优势,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青睐。 2017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学院在泛雅教学互动平台立项建设了《数字电子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而《电工电子实验专用周》作为其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模块,奠定了开展面向知识建构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的基础。 二、泛雅平台《电工电子实验专用周》课程资源建设 (一)优化重构教学内容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高职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三年級学生,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及相关实验课的学习,已掌握基本的电子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可以操作常用仪器仪表,了解了Multisim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但对排版、焊接等实践类知识还一知半解。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实行“理论—实训—工程应用”渐进式教学模式,选取与生活息息相关的2个任务:自动光控报警模拟电路、物体流量计数器,结果直观、有趣,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任务训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将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整合、序化,为七个方面进行网上资源的建设,如表2所示。 (二)建设在线教学资源 在线数字化课程资源是开展混合式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保证,围绕课程了解泛雅平台的功能、特点,以教师的身份在平台上创建《数字电子技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将《电工电子实验专用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有序穿插其中,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网络教学门户采用通用流行的架构技术,访问界面友好,教学资源丰富,涵盖了课件、录像、微课、动画等多种形式,通过泛雅平台能轻松实现教学互动、资源共享、移动学习等功能。各个模块之间无缝衔接,协同发挥作用,为混合式协作学习提供全方位支持。 三、《电工电子实验专用周》课程混合式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混合式协作学习(Blend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BCL)是指恰当选择与综合运用各种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策略中的有利因素,使学习者结成共同体,强调整合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以促学习绩效最优化。 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协作和网络协作中多角度、多层次获取知识,确保深层次的知识建构,我们首先引导学生采用有指导的合(协)作学习方式,使能力较差的学生与能力较强的学生都获得比较好的“支架链”效应。将电气21542班分为6个协作小组(BCL共同体),然后结合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教学现状,引入知识建构的思想,初步模式将课程划分为6个阶段任务:查阅献进行电子电路设计与分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排版;装配与焊接;电子电路功能检测与排故;编写件和小组汇报。每个阶段任务围绕“知识共享—知识协商—知识建构—知识集成”四个活动阶段完成,每个阶段提供相应的活动策略支持。 四、《电工电子实验专用周》课程混合式协作学习教学效果 互联网的愿景是一切皆可连接,让教师和学生在数字空间中创建无限可能的各种形态的连接,显著提升学习效率,促进更多知识涌现,形成无边界的学习资源与社区,当这种优势与传统教育形态有效结合时,融合创新将迸发出更大的能量。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借助泛雅课程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方法,学习活动类型更多样化:课堂讲授、讨论交流、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等,评价方式由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及时性及知识建构水平大大提高,但由于自身能力、时间以及客观条件的制约,本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仍然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定菲.面向知识建构的混合式协作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以《远程教育专题研究》课程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李艳艳.基于Udemy平台的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