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建优良学风是“三全育人”的关键环节 |
范文 | 凌万刚 赵荣锋 王菊 陈明星 [摘要]创建优良学风是学校和二级学院必须长期料理的“家务事”,是“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环节。就二级学院里的文旅学院而言,2017—2018学年是学院管理育人的创新年和实践年,通过对“全程关注,三有三融”育人工作法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自身的育人特色,有效推动了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优质校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旅学院;三有三融;优良学风;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160-02 一、创建二级学院优良学风具有现实意义 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生态文明建设和森林生态文化传播成为学校“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文旅学院坚持“三全育人”的要求,把优良学风建设始终当作“家务事”,紧紧围绕学校年度党政工作要点,结合安全维稳、思想政治、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廉洁教育等同步要求,一以贯之,在确保安全、狠抓纪律的基础上,创建了具有文旅特色的优良学风,为优质校的建设注入动力。 二、文旅学院“三有三融”的工作内涵 “全程关注”中的全程是指从新生入学开始到毕业后一年之间的全过程。这是我校长期坚持的育人理念,也是在“双树双专”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特色。而文旅学院的“三有三融”是“全程关注,三有三融”的简称,“三有”(有计划、有落实、有效果)是前提,“三融”(融安全、融思政、融素养)是关键,是“抓细、抓小、接地气”的真实体现。其核心思想就是“联动”“融合”与“和谐”,也是协作、共建和共享的体现,它贯穿于我院党政工团学各方面,是我院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方向。 三、创建优良学风的创新实践 (一)“三有”是学风建设的前提 涉及文旅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的主要活动都要做到有计划或有活动方案,活动结束有工作总结,并对每项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和差距反思,有诊断内容和整改措施,最后做到台账入盒上柜备查,力争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使每一项活动的特点更加鲜明。 1.有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主要是解决“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什么”“谁来组织”“哪些人参加”“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支持”“做事的基本标准或规范”等问题。很多時候,我们忙于各种“重要”或“紧迫”的事情,并在“忙盲茫”中变得不知所措,甚至常常会出现捡芝麻丢西瓜的事情,分不出轻重缓急,不断重复着“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各种被动。为此,育人工作中务必要有计划,尤其是在党工团学活动中,要先做那些重要且紧迫的事,才可能有效利用有限时间,避免因一件小事而过度耗费有限精力。大的从《人才培养导论》开始,从分管校领导到各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都要布局每届学生高职三年的教育教学安排,制定出人才培养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小的就算是一个主题班会或活动,也需要辅导员和班委提前布置和安排。通过“有计划”的安排,培养学生严谨的品行: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2.有落实 对于“落实”来说,“干”是最好的诠释,实干才有可能。“说破嘴皮,不如甩开膀子。”正如“西畴精神”中说的“等不上办法,干才有希望”那样,是驴是马拉出来遛遛;也如“王家营精神”中的艰苦奋斗。“有落实”主要解决“什么事”“谁来干”“干到什么地步”“什么时候做完”等问题。很多事情,往往是说得多,落实得少。分析原因,一方面也许是计划不够具体,另一方面恐怕就是执行力太弱了,甚至无人来抓、无人来落实。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无论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党建工作、意识形态、团学工作、奖助贷免、安全维稳、班级活动等,没有哪一件事情不需要落实,除了“苦干、实干、加油干”,再也没有更好的方法。通过“有落实”,可以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接地气,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三下乡”“双推进”等。 3.有效果 “好”是“有效果”的最好表达,即效果好才是真的好,也正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广告描述的那样。就以下两个例子来说,(1)关于开好会的问题。开会要有重点,会议要简短,会前有酝酿和交流,会上有议题,会中有讨论,会后有结果,结果有反馈。会风决定院风、决定教风和学风,需引起重视。(2)在开展党建文化活动中,今年举办了第四期“漫林评书沙龙”,做到了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活动、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活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活动、结合“扶贫攻坚”开展活动、结合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开展活动,参与部门多、参与职工多、参与学生多,真正做到了办好一台活动达到“多个好”的效果,突出了重点和品质,培养学生“热烈、简朴、有益”的优化意识,是学习生活乃至今后工作中“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具体表现,是构建优良学风建设共同体的真实展现。 (二)“三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 “三融”是“融安全、融思政、融素养”的简称。其中,“融安全”是学风建设的基本保障,“融思政”是确保学风建设的前进方向,“融素养”即为在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全程中全面融入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走向社会的生存本领。 1.融安全 安全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每个学生的最大福利。“融安全”就是要把将安全意识、安全教育、反恐教育、禁毒防艾等教育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之中。加强防盗、消防、交通、防艾、游泳、安全微课等教育,远离水库、网贷等危险。安全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尤其重视节假日期间全院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如把“辅导员签字前告知学生外出务必注意安全,一切安全责任自负”写入《学生请假条》或《顶岗实习安全协议》,形成制度。在院务会和辅导员会中,务必首讲安全(含防盗、森林防火、游泳、网络信息等要点)。而在开学第一节课,要求全体教师做到“把安全作为导课的关注点,融于课程之中”。 2.融思政 “融思政”就是把“三有九树”落到讲台上、课程中、宿舍里,从提高师德思政水平开始,全程落实到学风建设各方面,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始终秉承“以树木精神做树人事业”的大学精神、“专职专业,树木树人”的校训和“修枝塑形,厚德厚生”的教风,高度一致地与教书育人相融合,与安全、思政和素养相融合,对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开学第一节课,要求全体教师做到“务必把思政作为导课的重要关注点,结合各自课程特点,融于课程之中”。同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把师风师德、习总书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新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元素融入课程,结合课程教育研究关注全程,促进学生成长和成人。 3.融素养 “融素养”即“融职业素养”。采取党政工团学的联动,紧紧结合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班风建设,积极开展各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通过课堂、实训室、礼堂、会议室、运动场、机房、党团活动室、团学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现场活动,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课程教育、实践教学、顶岗实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文体活动等各项工作中,不断推动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和各种技能的形成,为“一体化育人”添砖加瓦。 总之,学风建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奋进之笔”,也是“全程关注,三有三融”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环节,修好走好“林中路”,学生自然收获本领,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赵荣锋,易爱东.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J].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2]林松涛.以党建文化引领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16(9). [3]吴男,谭红.协同论视域下高校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