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
范文 | 尹仕果 [摘要]随着我国“中国制造”的提出,对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明显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国工匠”培养的重要性,进而意识到在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职业院校作为实践性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其培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才素质培养方向以及培养定位。因此,在新时期教育体制下,职业院校应重视工匠精神培育,根据国家对人才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加强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从而将工匠精神有效渗透到职业院校教育领域,真正实现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鉴于此,在分析工匠精神理论内涵以及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渗透路径,从而为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创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6-0052-02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充分说明,工匠精神培育已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重视工匠精神培养,能促使我国制造业发展定位更加准确,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和进步,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因此,作为职业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需求,采取有效策略,通过多种路径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从而实现职校学生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等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所谓的工匠精神,具体指从业者个体对待自己职业(岗位)具有的敬业精神以及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认真态度;是从业者良好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以及科学精神的综合体现,其包含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指从业者个体对专业理论形成正确的认知,掌握娴熟的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思维,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性地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专业领域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1]。 其次,是指从业者个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明确自身在工作岗位中的职能以及责任,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求严格,精益求精;对自己所在的职业、行业抱有崇敬的态度,对社会有高度负责感。 最后,是指从业者个体淡泊名利的职业境界。从业者具有工匠精神,就不会追求通过自己职业、自己的产品大红大紫、大富大贵,而更看重通过职业劳动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宁静的心态。 当然,工匠精神可能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应是基本和必要的。只有准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才能真正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乃至“大国工匠”。 二、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制造业深入发展阶段,我国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为了解决我国高素质人才储备需求,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完善。而工匠精神是国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重点强调的人才建设理念[2],在“大国工匠”急需的今天愈发重要。所以,在职业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对实现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促进我国制造业领域实现快速的转型和升级,推动我国经济水平实现高速发展与进步,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工匠精神包含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涉及人才培养的专业理论、实践基础以及职业道德养成等各个方面,是人才的综合素质。職业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在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重视人才的实践动手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因此,将工匠精神有效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能够实现职校生专业综合品质的有效培养和提升。首先,通过渗透工匠精神,能够让职校生对专业、行业形成正确认知,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从而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其次,在工匠精神的支撑下,职校生能够有效地接受实践技能专业训练,从而提高自身专业实践与应用水平,对其今后使用制造行业深入发展过程中的全新市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基于工匠精神指导思想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养成,从而保证其在行业领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职校生个人职业发展以及个人价值的有效提升。 (三)促进职业教育系统改革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也面临着教学改革的重要挑战[3]。而工匠精神作为重要的思想导向,将其应用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能够凸显出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势。首先,以工匠精神为主导,能够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丰富理论课程、拓展实践教学渠道,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加全面、具体。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工匠精神为主导,能够实现职校生专业认知、职业素养以及科学精神的有效培养,对我国制造领域今后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高精端制造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引入工匠精神,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以及社会转型所呈现的意义和作用有多么显著。因此,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为主导,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一)融入课程、养在平时 工匠精神是现代职校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为了使工匠精神的教育功能有效发挥出来,职业院校应重视渗透范围和路径的有效拓展。因此,教师应以工匠精神为主导思想,进行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将该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课程当中,从而让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入理解并解读工匠精神,并在教师的思想指导和影响下,形成良好的专业意识,掌握工匠精神内涵,并以提升自身工匠精神为目标,深入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在组织专业理论教学时,明确对学生提出“匠心”要求,通过分析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工匠精神对人才、行业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树立工匠精神的意义,并端正自身学习态度,规范自身专业品质;另一方面,在专业技能训练时,通过“精炼”“细磨”,在技能动作标准的严要求、细指导下合理渗透工匠精神教育。 (二)理实一体、学徒教学 院校为实现人才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必须对实践模块加以重视,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体系更加全面。首先,职业院校应更新旧思想,重视实践教学,打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环境下的教学弊端。其次,职业院校应重视实训环境、条件以及资源的建设与优化。根据学生实践技能培养需求,合理分配课时,保证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块课时安排合理,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丰富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院校在组织实践训练时,应重视实训条件、设施以及资源的引进和更新[4]。丰富实训基地教学设备、资源,根据学生专业需求,引进先进的操作设备和载体,以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操作先进的设备、设施,掌握专业技能。此外,教师在组织实训教学时,应重视多个学科的综合。通过分析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技能特点以及技术特征,进行实训教学整合,从而保证学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更加系统和完整。 为了将工匠精神理念有效落实于人才培养实践工作当中,职业院校应建立现代化的学徒制教学方式。由一名教师带领几名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渗透,实践技能演示、教学,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详细、高效地了解专业知识,并在教师的教学和引导下掌握正确的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为自身在专业领域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奠定素质基础。 (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职业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为实现工匠精神合理渗透,必须重视教学路径的有效拓展。因此,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有效合作,以校企联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和专业训练环境和载体。首先,学校可以利用企业优秀的资源,构建校内实训基地或者专业实验室,从而保证校内实践教学环境更加优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技能训练环境。其次,企业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学生可以深入企业环境,参观和学习真实生产环境,通过观摩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操作,巩固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同时,职业院校可在校企合作教学环境下,合理渗透产教融合教学理念。比如,与企业建立有效合作机制,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把企业的生产标准和岗位能力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再比如,毕业前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通过接受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生产操作技能训练,加强自身专业综合素质。而企业也可以从众多实训学生中,优先挑选优秀毕业生,与学生达成雇佣共识,从而为企业提高行业竞争力,引进新鲜血液,健全内部人才储备。 (四)“双师”建设、氛围营造 职业院校为实现学生工匠精神有效培养,必须先加强内部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根据工匠精神的培养需求,鼓励教师定期参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通过观摩和交流,了解当前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及人才素质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引进具有一定实践专业素养的教师,为内部教师队伍提供新鲜血液,从而将更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到院校当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认证培训,通过考试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适应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为了让院校师生对工匠精神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院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工匠精神为导向,构建校园文化,并重视工匠精神文化内涵的宣传,从而为广大师生建立起正确的专业理念,并提高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首先,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工匠精神宣传讲座,邀请行业专家在讲座中向广大师生渗透国家在人才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相应的政策、体制,从而保证学生对这一专业精神理念了解更加全面,从而端正专业学习态度,提高职业修养。同时,学校应该利用多媒体广播、网络等加强工匠精神宣传,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实施专业创新技能比赛等,提高职校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何曉林,梅子.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3):196-198. [2]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4):24-29. [3]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60-64. [4]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91-9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