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洛桑模式”在实习管理中的运用 |
范文 | 丁唯也 [摘 要] 以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为例,针对在实习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讨洛桑模式的运用对实习问题所做出的良性改善,并提出可继续讨论的问题。 [关 键 词] 洛桑模式;职业教育;实习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216-02 旅游类高职院校是培养行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行业输送人才的重担,因此,当下高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更有竞争力?如何引导学生愿意在酒店行业长期发展自己?除在校的职业教育与熏陶之外,实习更是一个关键时期,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酒店行业。 实习对于择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田喜洲、谢晋宇的研究指出,学生是否会选择酒店行业作为毕业之后的工作平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习社会化的程度,即在实习期间,对于酒店价值观的认同程度,酒店对于自己的期待与认同程度,以及自我的融入程度。可见,如果学生无法在实习期达到一定的社会化程度,其在本行业留职的可能性就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1]。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把握好实习这一关键时期,注重实习管理工作,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酒店行业的信心,并乐在其中。 一、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升级、整合,为了使学生未来的道路更加广阔,越来越多的国内高职院校引进或参考先进的西方教育体系,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让他们享受先进的、与行业接轨的思想和管理理念,使他们成为炙手可热的国际型人才。旅游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为国内高校的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王晨光、狄保荣总结道,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并非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传统的高等教育,并且肩负着重担,运用丰富的手段去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能走进世界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还主要体现在师生交流、设施设备的国际化、重点学科的国际知名度、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以及海外实习和学分学位的互认等方面[2]。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高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不仅逐步满足了市场对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增加了对外合作收益,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服务,吸引了大批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促进了经济增长[3]。 二、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教育模式的概述 瑞士的酒店和旅游管理教育在世界上享负盛名,其开端就是以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cole h■teli è re de Lausanne,下文简称EHL)的成立为标志。作为全世界第一所专业的酒店管理学校,经过百余年的改革与发展,EHL形成了如今独特且高效的“洛桑模式”,并且秉持着三位一体的理念,欲将学生培养成为行业的实践者、管理者和领导者[4]。这不仅得到业内的普遍认可,而且在国内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运用。 “洛桑模式”从教学模块、课程设置、产学结合、师生筛选、校友网络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完美地平衡酒店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使学生了解行业,获得管理技能,提升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并且收获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培养一流的国际酒店行业经理”的人才培养目标[5]。 三、国内高职院校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酒店行业发展时间不长,与西方相比,酒店职业教育更是刚刚起步,在各个方面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尤其在实习管理方面,有许多问题普遍存在。 董进霞、魏晓璐、张骞指出,一是学生职业观念落后,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状况,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建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就业观;同时,由于酒店的管理培训不到位,实习生无形之中变成了廉价劳动力,对于已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不能在实践中获得很好的梳理和运用;再者,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实习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甩手掌柜”较多[6]。 除此以外,高校对于学生实习问题不重视,甚至连基础的实习制度都没有很好地建立与完善,形同虚设[5]。在一系列的问题之下,学生的实习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各个方面,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总体满意度平平[7]。即便是以国际化的视角进行人才培养的高校,同样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以及办学理念方面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8]。而以上种种,又引发了当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高实习率和低就业率的问题[9]。 四、“洛桑模式”的运用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Yangzhou Hospitality Institute,下文简称扬州中瑞),作为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加入瑞士酒店协会(Swiss Hotel Association,下文简称SHA)教育体系的中国酒店高职院校,得到了SHA和EHL的大力支持,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上都与EHL以及全球其他联盟院校进行了资源互通和资源共享。 “洛桑模式”在扬州中瑞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在实习管理这一范畴中,“洛桑模式”的运用基本解决了上文中提到的普遍问题。 (一)100%洛桑人才培养计划,100%业内资深专业课教师 “洛桑模式”在扬州中瑞最直接的应用就是核心人才培养计划。学期安排、课程计划、学科穿插,这些都是来自EHL的核心资源。比如专业课程《前厅运行原理与服务应用》《客房运行原理与服务应用》《公共区域运行原理与服务运用》《餐饮运行原理与服务运用》等,课程安排及教学大纲由EHL提供,并且每年會有EHL的专业人员来院审计检查,从而确保积极的教学氛围和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同时,洛桑要求扬州中瑞对于专业课程必须聘请酒店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扬州中瑞的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建立国际化的理论架构,同时会接触到最新的案例以及最先进的操作方式。由此,学生就能够建立客观的、先进的职业观念。 (二)校企合作,实习就业平台广阔 创立高水准的实习平台,是实习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扬州中瑞在“洛桑模式”的帮助下,先后成功与万豪、凯悦、雅高等国际酒店集团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除此之外,作为SHA的联盟院校之一,扬州中瑞的学生还有机会去美国、阿联酋迪拜等地的境外酒店实习和工作。 以2016级学生为例,在实习双选会上,有近40家酒店与会,包括协议品牌酒店以及悦榕庄、文华东方、希尔顿、半岛、美高梅等品牌的强势加盟,学生供不应求。在扬州中瑞第一届学生的实习座谈会中,近八成的学生表示愿意继续在酒店行业发展。在一个高起点和高平台上,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及更加国际化的服务理念。学生的体验值和满意度相对于传统院校,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教师接受洛桑专业培训,实习就业跟踪服务 “洛桑模式”要求老师对所有学生的实习以及日后的就业,进行跟踪服务。针对学生实习的疑惑以及遇到的问题,负责老师要安抚学生情绪,从学生本人、同酒店实习的学生以及酒店等多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然后鼓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性质比较严重,老师会出面与酒店方进行沟通。而扬州中瑞的所有老师都要接受来自洛桑的专业培训(Qualified Learning Facilitator,下文简称QLF),旨在让所有老师掌握授人以渔的方法,重点在于提问技巧以及引导式教学。所以在实习管理的方式上,老师不再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不断地提问来刺激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使学生学会思想独立、做事有担当。这也是实习的终极目的。“洛桑模式”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也使得学生、学校、酒店三方合作得更加紧密。学校为酒店培养人才,酒店为学生铺垫人生,学生为学校带来荣誉,形成三赢的局面。 (四)大小工学交替,学以致用 “洛桑模式”采用大小工学交替的形式,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最大化地运用到实践中。小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有一半时间在课堂,一半时间在实训。这样穿插进行,避免了纸上谈兵的弊病。比如西餐工艺班的学生,每学期四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有两个月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另外两个月被分别安排到学校运营的西餐厅的前场和后厨进行实际训练,学会具体怎样摆台、怎样上菜、怎样点单,又或是怎么处理食材、怎么装点甜品、怎么制作浓汤等。这才是学以致用。 而大工学交替是指在专科学习的三年共计六个学期当中,学生将会在第三学期和第六学期进行实习,形成“2+1+2+1”的新模式。两次分开的实习期,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不同阶段学习到的不同层次的知识,融入实习工作中去,能够融会贯通;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力,有充足的时间发现自己的问题,衡量自己是否适合酒店行业,思考如何才能更加胜任酒店人的身份。通过大工学交替的方式,学生会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学校也有机会在学生初出茅庐的时候,缓解其对酒店行业产生的一些负面情绪,从而有效地改善低就业率的问题。 五、讨论与结语 “洛桑模式”的成功运用,使得国内高职院校在实习管理方面更加成熟,更加创新,也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很多问题。 “洛桑模式”是“拿来”的、新颖的教育方式,不可避免地,扬州中瑞在实践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些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大工学交替模式的初衷,是想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再回到学院接受管理知识的培训,但此时学生的心理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可能会变得自负,认为自己对于酒店行业已经了如指掌,在后期的学习中不能摆正心态,课堂效率降低,偏离了学校设定的培养计划。还有校企合作是否能满足所有学生对于职业的追求,这也是值得商榷的。 日后,“洛桑模式”如何能更加本土化、更加接地气地为国内高职院校服务,这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田喜洲,谢晋宇.大学生酒店实习社会化及其留职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旅游学刊,2010,25(1):65-70. [2]王晨光,狄保荣.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8(4):150-152. [3]徐美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9,13(2):56-59. [4]陈勇,Dellea DAMIE.瑞士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概述:引证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育经验[J].旅游学刊,2015,30(10):5-9. [5]蔡礼彬,宋莉.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EHL)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职业技术,2017,16(1):5-12. [6]董进霞,魏晓露,張骞.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4):254. [7]熊伟,丁武军,蔡晓梅.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习满意度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3):70-76. [8]鲁桃珍.国际化视角下的高职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研究[J].电子测试,2016(20):147-148. [9]柏磊.旅游酒店管理专业高实习率与低就业率的矛盾分析[J].才智,2017(9):4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